[实用新型]一种抗冲击TPU保护膜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279997.6 | 申请日: | 2020-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37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 发明(设计)人: | 金晨;王杨;朱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C09J7/25;C09J7/38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朱智杰 |
| 地址: | 2154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tpu 保护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抗冲击TPU保护膜,包括双层TPU基材薄膜,所述第一层TPU基材薄膜的上表面涂覆有硬化涂层,下表面涂覆有第一压敏粘胶层,所述第一压敏粘胶层内均匀分布有若干弹性中空第一微球,第一微球的平均直径为5~15μm。所述第二层TPU基材薄膜的下表面涂覆有第二压敏粘胶层,所述第二压敏粘胶层内均匀分布有若干弹性中空第二微球,第二微球的平均直径为20~50μm。第二压敏粘胶层另一表面贴覆有离型材料层,所述第二压敏粘胶层与离型材料层的接触面粗糙度为1.6微米~3.2微米。本实用新型抗冲击TPU保护膜解决了现有保护膜贴合时抗冲击性能较差的问题,具备硬化涂层,改善了保护膜的抗刮能力,贴合被贴物的压敏胶粘层具有一定粗糙度,改善了保护膜的排气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TPU保护膜,尤其涉及一种抗冲击TPU保护膜。
背景技术
保护膜的主要用途是贴覆在被贴物的表面,使其免受污染和损伤。目前,市场上的保护膜种类很多,有普通保护膜,防炫保护膜,防指纹保护膜等多种功能性的保护膜。但是,这类保护膜的普遍缺点是抗冲击能力较差,被贴物收到外力冲击时容易产生损伤。
TPU又名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其硬度范围广,机械强度高,承载能力、抗冲击性、减震性突出,加工性能优异,以TPU作为基材制成保护膜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冲击TPU保护膜,此抗冲击TPU保护膜采用双层TPU基材薄膜,并在二层压敏胶粘层引入了弹性的中空微球,解决了现有保护膜贴合时抗冲击性能较差的问题,具备硬化涂层,改善了保护膜的抗刮能力,贴合被贴物的压敏胶粘层具有一定粗糙度,改善了保护膜的排气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冲击TPU保护膜,包括二层TPU基材薄膜,包括第一TPU基材薄膜和第二TPU基材薄膜,所述第一TPU基材薄膜的上表面涂覆有硬化涂层,下表面涂覆有第一压敏粘胶层,所述第一压敏粘胶层内均匀分布有若干弹性中空第一微球,第一微球的平均直径为5~15μm。所述第二TPU基材薄膜的下表面涂覆有第二压敏粘胶层,所述第二压敏粘胶层内均匀分布有若干弹性中空第二微球,第二微球的平均直径为20~50μm。第二压敏粘胶层另一表面贴覆有离型材料层。所述第二压敏粘胶层与离型材料层的接触面粗糙度为1.6微米~3.2微米。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压敏粘胶层和第二压敏粘胶层为丙烯酸酯类胶粘层或者有机硅粘结层。
2、上述方案中,所述离型材料层为离型纸层或者离型膜层。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抗冲击TPU保护膜,其TPU基材薄膜上设有硬化涂层,能够有效防护尖锐物品对于被贴物的划伤,起到了保护作用。
2、本实用新型抗冲击TPU保护膜,采用了双层TPU基材薄膜,机械强度高,抗震性好,压敏胶粘层中引入中空微球,具有一定弹性,进一步提升了材料的抗冲击性。
3、本实用新型抗冲击TPU保护膜,贴合被贴物的第二压敏胶粘层具有一定的粗糙度,贴合时排气性更好,不容易产生气泡,有效改善了保护膜的排气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抗冲击TPU保护膜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硬化涂层;2、第一TPU基材薄膜;3、第一压敏粘胶层;31、第一微球;4、第二TPU基材薄膜;5、第二压敏粘胶层;51、第二微球;6离型材料层;7、接触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799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安全防护的拉伸试验机
- 下一篇:一种配电安全能效监测终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