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脊柱按摩治疗针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142345.8 | 申请日: | 2020-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97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秦;温博;王北;马丛;曲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岩跃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9 | 代理人: | 王玉鹏 |
| 地址: | 10001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脊柱 按摩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按摩治疗针具,包括手柄、针台以及针头,针柄通过导线连接有控制器,针头设置在针台上,针头分别包括椎旁针头、第一肌肉组针头和第二肌肉组针头,椎旁针头的间距与脊椎骨的间距匹配,第一肌肉组针头的间距与脊椎骨两侧的第一肌肉组的间距匹配,第二肌肉组针头的间距与脊椎骨两侧的第二肌肉组的间距匹配。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脊柱的梳理,从整体上改善脊柱的病变,配合简单易学的手法,可以对病变局部进行强化治疗,对于颈椎等危险部位,因其着力轻、无振动,治疗柔和,不会诱发心率、血压的大幅度波动,无生命危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按摩器具,具体涉及一种脊柱按摩治疗针具。
背景技术
现有针对脊柱相关疾病如颈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等的治疗器具,大多数是对病变局部进行叩击或热熨、熏洗,对于脊柱的病变,往往涉及椎体、椎旁肌肉、局部微循环等多部位,而且即使是某一椎体的病变,治疗上也要兼顾脊柱整体的力学结构改变,单纯针对某一局部的治疗效果往往不佳。
比如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累及多个椎体病变的疾病,常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一般的叩击或局部热熨治疗,通过热力的作用,可以缓解局部肌肉的紧张,减轻局部僵硬感,但对于涉及多椎体病变或是过敏体质的患者,效果欠佳。
由于椎旁肌肉往往与椎体紧密连接,其紧张度增高可以加重神经的压迫症状,而且可以导致相邻或远端椎体出现位移,力学结构稳定性被破坏,从而造成脊柱侧弯、畸形等改变。正常人的椎体棘突宽度大约0.5-1cm,目前主要是通过有创性治疗来减轻与其附着的椎旁肌肉紧张度。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督脉以及足太阳膀胱经从背部走行,因此背部的病变主要则之于这两条经脉,督脉行走在背部的正中,而膀胱经两支分别旁开脊柱1.5寸和3寸(约为2cm、4cm)。通过对督脉以及膀胱经的刺激可以治疗脊柱的相关病变。膀胱经主要走行在脊柱两侧,其循行路线涉及多条背部肌肉。因此结合现代医学以及传统中医理论,同时刺激椎旁肌及背部肌肉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背部疼痛症状。
综上所述,目前需要遵循上述理念设计一种适用于脊柱相关疾病临床治疗,减少患者疼痛的新型按摩治疗器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存在患者风险较大,且缺少结合中医理论设计专用按摩治疗器具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脊柱按摩治疗针具,包括手柄、针台以及针头,所述手柄为光滑的圆柱形,所述针台为长方体形,所述针台与所述手柄通过螺纹形式可拆卸连接,所述针柄的底部通过导线连接有控制器,且所述导线的一端穿过所述针台分别连接于所述针头,所述控制器内设有控制所述针头震动的电源和电路,所述控制器的顶面设有微动按钮,所述电路通过所述导线连接于所述微动按钮与所述电源之间,所述针头竖直设置在所述针台的顶面上,所述针头分别包括椎旁针头、第一肌肉组针头和第二肌肉组针头,所述椎旁针头的数量为两个并沿所述针台的顶面呈左右对称间隔分布,两个所述椎旁针头的间距与脊椎骨的间距匹配,所述第一肌肉组针头的数量为两个并沿所述针台的顶面呈左右对称间隔分布,两个所述第一肌肉组针头的间距与脊椎骨两侧的第一肌肉组的间距匹配,所述第二肌肉组针头的数量为两个并沿所述针台的顶面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第二肌肉组针头的间距与脊椎骨两侧的第二肌肉组的间距匹配,所述针台内设有驱动所述针头震动的电机,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针头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两个所述椎旁针头的间距为2cm,两个所述第一肌肉组针头的间距为3cm,两个所述第二肌肉组针头的间距为4cm,两个所述椎旁针头的连线、两个所述第一肌肉组针头的连线和两个所述第二肌肉组针头的连线分别互相平行且间距各为1cm,两个所述第一肌肉组针头的连线和两个所述第二肌肉组针头的连线分别在两个所述椎旁针头的连线的两侧。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针头通过螺纹形式与所述针台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针头均为表面光滑的圆柱体形,且高度为1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423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