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笛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114918.6 | 申请日: | 2020-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47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凯 |
| 主分类号: | G10D7/02 | 分类号: | G10D7/02;G10D9/01;G10D9/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笛,属于气鸣乐器领域,该笛一方面调整了助音孔数量和尺寸,将传统双助音孔结构修改为单助音孔结构,同时将助音孔和吹孔的尺寸调整为一致,另一方面调整基音孔的结构,上述调整能够使吹孔的气流快速通过出音孔,使笛子的发音更为灵敏,特别是在高音区,新型笛的长条形基音孔能够显著提升演奏音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鸣乐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笛。
背景技术
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笛子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发音动情、婉转。龙吟,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后演变为如今的笛。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
传统笛子的正面多采用双助音孔结构、其背面多采用圆形基音孔结构,上述设计中,存在小气流发音迟钝的现象,特别是初学者在演奏时,往往由于气流不足导致音量较小,特别是在高音演奏中,发音不灵敏、音量较小成为普遍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方面调整了助音孔数量和尺寸,将传统双助音孔结构修改为单助音孔结构,同时将助音孔和吹孔的尺寸调整为一致,另一方面调整基音孔的结构,上述调整能够使吹孔的气流快速通过出音孔,使笛子的发音更为灵敏,特别是在高音区,新型笛的长条形基音孔能够显著提升演奏音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新型笛,笛头至笛尾的正面依次设置有吹孔、膜孔、第六指孔、第五指孔、第四指孔、第三指孔、第二指孔、第一指孔和助音孔;笛头至笛尾的背面设置有两个基音孔,所述基音孔并排布置且位于第一指孔和助音孔之间;所述吹孔与助音孔均为椭圆结构、且尺寸一致;所述基音孔为长槽结构。
优选的,笛身的内孔用直孔或锥孔中一种,其中:所述直孔的直径为1.5cm 至3cm,所述锥孔的锥度为10°至30°,从笛头至笛尾内孔逐渐缩小。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笛头处的可调笛塞、螺杆和螺母,其中:所述笛塞安装在螺杆的底部,所述螺母固定在笛头的内孔中,螺杆通过螺纹可移动的安装在螺母中,通过旋转螺杆能够带动可调笛塞上下移动。
优选的,采用玻璃纤维管或碳纤维管打孔制成。
上述新型笛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方案一方面调整了助音孔数量和尺寸,将传统双助音孔结构修改为单助音孔结构,同时将助音孔和吹孔的尺寸调整为一致,另一方面调整基音孔的结构,上述调整能够使吹孔的气流快速通过出音孔,使笛子的发音更为灵敏,特别是在高音区,新型笛的长条形基音孔能够显著提升演奏音量。
(2)该方案的笛内孔采用直孔或锥孔结构,特别是锥孔设计,从笛头至笛尾,内径逐渐缩小,上述设计增强了笛子音量的张力,丰富了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
(3)该方案设计了可调笛塞结构,通过螺杆可以灵活调整笛塞在内孔的位置,方便演奏者根据自己的状态调整音高,相比传统式笛塞调节更加便捷。
(4)本实用新型采用玻璃纤维管或碳纤维管打孔制成,笛子的内径、孔径均可灵活调节,可以实现不同的笛身内孔结构。
(5)本实用新型采用新型材料制作,具备较好的耐温性,其音高几乎不受温差影响,解决了传统笛子易损坏、易开裂、易变形的缺点,同时也利于实现工业化、标准化生产,使新型笛具备统一的音色和音调,避免了繁琐的后期调音、修音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凯,未经王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149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附室内重金属离子环保喷剂喷洒装置
- 下一篇:贝雷钢栈桥装配式安全导向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