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物联网大数据智能采集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085057.3 | 申请日: | 2020-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36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 发明(设计)人: | 伍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1R13/73 | 分类号: | H01R13/73;H01R13/502;H01R25/16;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丁孝涛 |
| 地址: | 415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数据 智能 采集 终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联网大数据智能采集终端,包括连接基板A、连接基板B、壳体以及一体成型在壳体上的多个接口,所述连接基板A和连接基板B上均贯穿开设有滑口,且所述滑口内滑动插接有定位插柱,且所述定位插柱上对称固定有两个拉杆,所述连接基板A和连接基板B相背的一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复位弹簧,每个所述复位弹簧的端部均与对应的拉杆固定相连,所述壳体上对称一体成型有两个定位套筒,每个所述定位套筒上均凹设有用于插接定位插柱的定位插槽。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数据采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物联网大数据智能采集终端拆装繁琐以及接线凌乱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数据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大数据智能采集终端。
背景技术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物联网大数据采集终端是用于对物联网大数据进行采集的装置。
现有的智能采集终端的安装方式大都是固定安装,当需要进行检修时存在着拆卸不便的问题,同时其散热效果不佳,接线又容易凌乱,影响接线的整理和终端的维护,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物联网大数据智能采集终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了一种物联网大数据智能采集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物联网大数据智能采集终端,包括连接基板A、连接基板B、壳体以及一体成型在壳体上的多个接口,所述连接基板A和连接基板B上均贯穿开设有滑口,且所述滑口内滑动插接有定位插柱,且所述定位插柱上对称固定有两个拉杆,所述连接基板A和连接基板B相背的一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复位弹簧,每个所述复位弹簧的端部均与对应的拉杆固定相连,所述壳体上对称一体成型有两个定位套筒,每个所述定位套筒上均凹设有用于插接定位插柱的定位插槽。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且所述散热孔内固定安装有防尘网,所述连接基板A和连接基板B上均贯穿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连接基板A和连接基板B相背的一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导向销,且每个所述拉杆上均贯穿开设有用于滑动套接导向销的导向孔。
优选的,所述连接基板A和连接基板B上均对称凹设有多个插线槽,所述插线槽与接口一一对应。
优选的,每个所述插线槽的侧壁上均对称固定有弹性夹垫,所述弹性夹垫为橡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连接基板A和连接基板B上均对称贯穿开设有两个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将连接基板A和连接基板B通过定位螺栓紧固在墙壁上,此时连接基板B位于连接基板A的下方,通过拉杆拉动连接基板A和连接基板B上的两个定位插柱并将壳体放置于连接基板B的顶部,当定位插槽与定位插柱对准后,即可利用复位弹簧的弹力使得定位插柱插入对应的定位插槽内即完成了壳体的安装,拆卸时只需同时将四个定位插柱拉至滑口内即可将壳体取下,具有拆装简单方便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利用插线槽可容纳插接接口的接线,并利用弹性夹垫的弹力将接线夹紧在插线槽内,提升了接线的稳定性,同时接线摆放整齐有利于采集终端的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物联网大数据智能采集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物联网大数据智能采集终端中的定位插柱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未经湖南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850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手动报警设备
- 下一篇:一种档案信息化用扫描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