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清洗的液体运动粘度测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049122.7 | 申请日: | 2020-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89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 发明(设计)人: | 贾丽斯;赖立强;唐秋丽;于成英;王浩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N11/06 | 分类号: | G01N11/06;B08B9/043;B08B9/0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30005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清洗 液体 运动 粘度 测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清洗的液体运动粘度测量装置,包括毛细管,第一激光传感器,第二激光传感器,计时装置;毛细管包括宽管和窄管,宽管连接的正压力管和负压力管,设置在宽管上端的第一堵头,设置在窄管上端的第二堵头,毛细管下端沿着向下方向依次设置有单向阀和进液口;宽管和窄管均设置为直管,宽管和窄管相交,单向阀流动方向为从下往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化,测量过程简单,毛细管清洗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属于流体粘度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清洗的液体运动粘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是大学物化实验中流体力学领域的一项经典常规实验,流体粘度是相邻流体层以不同速度运动时所存在内摩擦的一种量度,化学实验室常用玻璃毛细管粘度计测量液体粘度。目前,在仪器分析和工业上广泛使用毛细管粘度计(奥氏粘度计、乌氏粘度计等)对液体的粘度进行测定。现有技术中粘度测量操作步骤较为复杂,且毛细管较难清洗。
如中国专利CN106896037A公开了一种系统的毛细管粘度计自动测定装置,包括通过除气管道连接的超声波发生装置和除渣过滤装置,除渣过滤装置出口安装有流量阀,流量阀与毛细管粘度计连接;毛细管粘度计测定球标线位置设置有激光传感器,激光传感器上连接有计时装置。
上述装置采用的毛细管采用传统方式清洗,且底部为U形结构,不方便用毛刷进行清洗,且测量过程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清洗的液体运动粘度测量装置,结构简化,测量过程简单,毛细管清洗方便快捷。
一种便于清洗的液体运动粘度测量装置,包括毛细管,第一激光传感器,第二激光传感器,计时装置;所述毛细管包括宽管和窄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宽管上的下储蓄器和设置在所述窄管上的上储蓄器,第一激光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上储蓄器的中心管壁上,所述第二激光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上储蓄器下方的管壁上,所述第一激光传感器和第二激光传感器均与所述计时装置电性连接,还包括和所述宽管连接的正压力管和负压力管,设置在所述宽管上端的第一堵头,设置在所述窄管上端的第二堵头,所述毛细管下端沿着向下方向依次设置有单向阀和进液口;所述宽管和所述窄管均设置为直管,所述宽管和所述窄管相交,所述单向阀流动方向为从下往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直管连接的两段管形成毛细管,取消了U形管结构,方便毛刷插入直管中进行清洗,清洗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正压力管和负压力管给毛细管加压,配合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的开闭,控制待测液体的流动,操作方便,在清洗时也方便控制清洗液在毛细管中流动,便于清洗。
本实用新型采用单向阀结构,从底部抽取待测液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证了待测液体不会流渗漏
优选的,所述宽管和所述窄管相交角度为15~20°,在此角度范围方便毛刷进入管道进行清洗,同时保证足够的间距方便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的开闭操作,且使得毛细管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优选的,所述正压力管通过第一阀门与第一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负压力管均通过第二阀门与第二空气压缩机连接,分两路管路对宽管进行加正压力和负压力,控制更加精准。
优选的,所述第一堵头和所述第二堵头均为橡胶塞结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优选的,所述第一堵头和所述第二堵头均为设置有内牙螺纹的螺塞,所述宽管和所述窄管上端均设置有外牙螺纹,在测量粘度较大的液体时,需要较大的正压力和负压力,采用螺纹结构连接可以保证管道的气密性良好,提高测量精度。
优选的,所述上储蓄器包括上下两个测定球,所述第一激光传感器设置在两个所述测定球之间,所述第二激光传感器设置在下方的所述测定球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未经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491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