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强夯区域复合隔振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044411.8 | 申请日: | 2020-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61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赵锋;水伟厚;梁伟;何立军;董炳寅;戎晓宁;姜俊显;薛翰磊;杨志军;赵化北;吴历男;苏亮;侯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地巨人(北京)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1/08 | 分类号: | E02D31/08;E02D3/0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安琪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区域 复合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强夯区域复合隔振结构,包括:强夯置换墩,所述强夯置换墩设置若干排,设置于被保护建筑物与强夯区之间;解决了采用常规的减震沟隔振方法,减震沟如果太浅,隔振效果不好;如果太深,则往往会坍塌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强夯区域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强夯区域复合隔振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对于软弱地基区域采用强夯法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然而强夯法使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就是强夯引起的振动,如果强夯可能对工程周围的建筑物或者设备产生振动影响,严重时甚至造成破坏,则必须采取防振、隔振措施,因此如何经济高效地解决隔振问题是强夯法使用和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常规方法是开挖减震沟,减震沟如果太浅,隔振效果不好;如果太深,则往往会坍塌;如果进行基坑支护,则造价昂贵,且强夯施工时极易震坏或挤坏;还有些项目因场地条件所限不允许开挖,因此会导致边界处有30-50m范围甚至100-200m范围内不能采用强夯法施工,这个区域不能有效压实,影响了后期的使用;甚至在有些场合否决了强夯法,而被迫采用了其他更昂贵或不环保的地基处理方法;若换为其他地基处理方法,因面积较小,一方面平均造价昂贵,另一方面又会由于多种地基处理方法导致后期场地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强夯区域复合隔振结构,用以解决采用常规的减震沟隔振方法,减震沟如果太浅,隔振效果不好;如果太深,则往往会坍塌的问题。
一种强夯区域复合隔振结构,包括:
强夯置换墩,所述强夯置换墩设置若干排,设置于被保护建筑物与强夯区之间。
优选的,所述强夯置换墩密实交叉排列,所述强夯置换墩的墩体材料为碎石或者矿渣的坚硬粗颗粒材料,所述强夯置换墩的深度为到达软土层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强夯区域复合隔振结构,还包括:第一消能孔,所述第一消能孔为强夯形成的圆形深坑,所述第一消能孔呈阵列状规律排列,所述第一消能孔设置于所述强夯置换墩与所述强夯区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强夯区域复合隔振结构,还包括:
第二消能孔,所述第二消能孔为强夯形成的圆形深坑,所述第二消能孔呈阵列状规律排列,所述第二消能孔设置于所述强夯置换墩与所述被保护建筑物之间;
填充物,所述填充物设置于所述第二消能孔中;所述填充物的材料为橡胶颗粒、海绵或者有机泡沫的弹性体。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强夯区域复合隔振结构,还包括:振动监测设备,检测被保护建筑物周边土体的加速度。
优选的,所述振动监测设备包括:
振动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设置于被保护建筑物周边土体内;所述振动传感器为光纤加速度传感器;
信号放大器,所述振动传感器与所述信号放大器电连接;
计算机,所述信号放大器与所述计算机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信号放大器的放大电路包括:
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接收所述振动传感器的传输信号,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输出信号;
第一放大器,所述第一放大器为反相放大器,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
第二放大器,所述第二放大器为同相放大器,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信号接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地巨人(北京)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地巨人(北京)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444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天然皮革加工用回水加湿装置
- 下一篇:一种茄子花粉快速取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