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树林修复区防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033526.7 | 申请日: | 2020-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77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 发明(设计)人: | 陈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力卓机械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17/14 | 分类号: | A01G17/14;A01G29/00;E03B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320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树林 修复 防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树林修复区防护装置,包括承托架体、连接螺栓和紧固螺栓,所述承托架体的下方安装有抓地钉,且抓地钉上开设有穿孔,所述承托架体上设置有连接块和连接螺栓,且承托架体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横杆的表面开设有支杆,且支杆位于限位槽的内侧,所述第二横杆的外侧设置有调节环,且调节环上设置有连接环,并且调节环通过连接环与第一横杆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横杆上安装有顶板。该红树林修复区防护装置,能够通过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对树种进行稳定扶持,手动拧动调节环进行旋转,旋转的调节环会通过螺纹推动第二横杆伸出第一横杆,方便第二横杆通过顶板顶紧在树种的表面对其进行扶持,方便适应不同的树种的直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树林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红树林修复区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
在目前的红树林修复工作中,一般会结合红树林现有物种、退化现状及自然条件等因素,在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与经验的基础上对建群种植物进行选择移植,而在完成移植之后,无法对移植的树种进行稳定扶持,从而影响其生长状况,并且不方便对雨水进行集中收集浇灌至树种根部对其进行培育。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红树林修复区防护装置,以便解决上述中所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树林修复区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在目前的红树林修复工作中,一般会结合红树林现有物种、退化现状及自然条件等因素,在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与经验的基础上对建群种植物进行选择移植,而在完成移植之后,无法对移植的树种进行稳定扶持,从而影响其生长状况,并且不方便对雨水进行集中收集浇灌至树种根部对其进行培育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树林修复区防护装置,包括承托架体、连接螺栓和紧固螺栓,所述承托架体的下方安装有抓地钉,且抓地钉上开设有穿孔,所述承托架体上设置有连接块和连接螺栓,且承托架体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的表面安装有紧固螺栓,并且第一支撑杆通过紧固螺栓与第二支撑杆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方设置有收集架,且收集架上开设有收集孔,所述收集架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横杆,且第一横杆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位于收纳槽的内侧,且收纳槽开设于第一横杆的内部,所述第二横杆的表面开设有支杆,且支杆位于限位槽的内侧,并且限位槽开设于第一横杆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横杆的外侧设置有调节环,且调节环上设置有连接环,并且调节环通过连接环与第一横杆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横杆上安装有顶板。
优选的,所述承托架体和收集架的个数均设置有2个,且2个承托架体和收集架之间均通过连接块和连接螺栓进行拼接。
优选的,所述承托架体为中空结构,且承托架体与抓地钉之间为焊接连接,并且抓地钉同样为中空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为中空结构,且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构成伸缩结构。
优选的,所述收集架的外侧壁为倾斜结构,且收集架与第二支撑杆之间为焊接连接,并且收集架上的收集孔与第二支撑杆相互对应。
优选的,所述调节环通过连接环与第一横杆构成旋转结构,且调节环与第二横杆之间为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红树林修复区防护装置;
(1)能够通过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对树种进行稳定扶持,手动拧动调节环进行旋转,旋转的调节环会通过螺纹推动第二横杆伸出第一横杆,方便第二横杆通过顶板顶紧在树种的表面对其进行扶持,方便适应不同的树种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力卓机械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湖州力卓机械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335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