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B超检查用臂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032750.4 | 申请日: | 2020-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21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 发明(设计)人: | 娄平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娄平才 |
| 主分类号: | A61B90/60 | 分类号: | A61B90/60;A61B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3 | 代理人: | 佛新瑜 |
| 地址: | 5551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查 用臂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B超检查用臂架,包括支撑柱,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柱,活动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杆,横杆的底部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移动块A,移动块A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带,连接带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重带。该B超检查用臂架,在使用B超探头时,医疗人员而可以根据患者躺在病床上身体的厚度来上下移动活动柱,待移动至便于医疗人员检查的高度后,将螺母B插进螺纹孔C内,从而将活动柱固定,然后医疗人员将手臂搭在承重带上,通过设置的移动块A,使得医疗人员在检查时可以通过移动块A左右移动,从而避免医疗人员长时间架空检查导致的手臂劳损,从而提高了医疗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B超检查用臂架。
背景技术
B超超声波检查是超声波检查的一种方式,是一种非手术的诊断性检查,一般在临床应用方面,对受检者无痛苦、无损伤、无放射性,可以放心接受检查,B超可以清晰地显示各脏器及周围器官的各种断面像,由于图像富于实体感,接近于解剖的真实结构,所以应用超声检查可以早期明确诊断。
目前大多数医院在B超检查时,使用的是传统的方式,即为医疗人员手持B超探头轻触患者检查部位,并不断的移动进行超声扫描,但是由于长时间架空手持检查,会对医疗人员的手臂产生劳损,容易影响医疗人员的工作效率,所以现提出一种新型的B超检查用臂架。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B超检查用臂架,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底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移动块A,所述移动块A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重带,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固定板外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移动块B,所述移动块B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表面与移动块B的表面均开设有螺纹孔A,所述凹槽的表面设置有与螺纹孔A相适配的螺母A,所述托板的表面与盖板的表面均开设有螺纹孔B,所述盖板的表面设置有与螺纹孔B相适配的螺栓,所述支撑柱的表面与活动柱的表面均开设有螺纹孔C,所述支撑柱的表面设置有与螺纹孔 C相适配的螺母B,所述横杆的上表面通过螺母活动连接有收缩桶。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B超检查用臂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B超检查用臂架,通过活动柱、螺母B、固定板、托板、活动槽、移动块B、盖板、螺栓、移动块A、承重带和收缩桶的搭配设置,使得医疗人员在使用B超探头时,可以先调节移动块B的高度,待盖板与托板调节至可以将病床一侧横栏固定的高度后,在将螺母A插进螺纹孔A内,从而将盖板固定,之后医疗人员可以将螺栓插进螺纹孔B内,从而防止该固定结构固定不稳,然后根据患者躺在病床上身体的厚度来上下移动活动柱,待移动至便于医疗人员检查的高度后,在将螺母B插进螺纹孔C内,从而将活动柱固定,然后医疗人员将手臂搭在承重带上,通过设置的移动块A,使得医疗人员在检查时可以通过移动块A左右移动,从而避免医疗人员长时间架空检查导致的手臂劳损,在通过设置的收缩桶,在需要药液时,只需要将收缩桶拉起,形成密闭容器,从而便于医疗人员清洗与放置药液,从而提高了医疗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娄平才,未经娄平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327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