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力通信网络智能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018799.4 | 申请日: | 2020-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59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 发明(设计)人: | 侯捷;侯若英;杨乐;阳佑敏;唐元;诸葛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G08C19/30;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4 | 代理人: | 刘小哲 |
| 地址: | 530023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通信 网络 智能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通信网络智能设备,包括ARM主控单元、通信模组和电源,所述ARM主控单元的一端与调试模块、通信模组和晶振相连接,所述通信模组包括有功放芯片、射频芯片、国网芯、第二Slash和晶振,所述ARM主控单元包括有SRAM、第一Slash、ARM处理器、业务串口、调试串口和以太网口,所述SRAM、第一Slash、业务串口、调试串口和以太网口均与ARM处理器双向连接。本实用新型保证该智能设备具备电力业务所需的广覆盖、大容量、高可靠、安全性强、灵活易扩展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用电信息采集、配电自动化、输变电状态监测、分布式能源、现场视频监控、电动汽车充电站/桩等业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通信网络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电网业务的不断发展,通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复杂,覆盖跨度加大,管控难度提高,要求通信网络运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必须大幅度提升,实现电网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建设一个安全、可靠、实时性的电力通信网显得越来越迫切。
存在以下问题:
目前智能设备在电力业务所需的广覆盖、大容量、高可靠、安全性强、灵活易扩展等特性体现较为低下,无法进行广泛的使用,通用性能差,无法将该智能设备作用在电信息采集、配电自动化、输变电状态监测、分布式能源、现场视频监控、电动汽车充电站/桩等业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通信网络智能设备,解决了目前智能设备在电力业务所需的广覆盖、大容量、高可靠、安全性强、灵活易扩展等特性体现较为低下,无法进行广泛的使用,通用性能差,无法将该智能设备作用在电信息采集、配电自动化、输变电状态监测、分布式能源、现场视频监控、电动汽车充电站/桩等业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一种电力通信网络智能设备,包括ARM主控单元(1)、通信模组(9)、电源模块(15)和电源(14),所述ARM主控单元(1)的一端与调试模块(8)、通信模组(9)和第一晶振相通信连接,所述ARM主控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通信模组(9)通信连接;所述通信模组(9)包括有功放芯片(10)、射频芯片(11)、国网芯(12)、第二Slash(13)和第二晶振,所述国网芯(12)基于串口通信协议与所述ARM 主控单元通信,所述第二晶振与所述射频芯片(11)和国网芯(12)通信连接,所述射频芯片(11)与所述功放芯片(10)通信连接,所述国网芯(12) 与所述第二Slash(13)通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ARM主控单元(1)包括有SRAM (2)、第一Slash(3)、ARM处理器(4)、业务串口(5)、调试串口(6) 和以太网口(7),所述SRAM(2)、第一Slash(3)、业务串口(5)、调试串口(6)和以太网口(7)均与ARM处理器(4)双向通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业务串口和调试串口的一端安装有DB9,所述以太网口的一端安装有RJ4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ARM处理器通过两个串口均与国网芯双向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国网芯与第二Slash双向连接,所述射频芯片与功放芯片双向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晶振输出端与国网芯和射频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的一端连接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射频芯片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输出端与电源模块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压为12V。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通信网络智能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187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气压制动软管
- 下一篇:一种用于足底创伤的辅助治疗器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