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填埋场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948048.6 | 申请日: | 2020-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77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季东杰;韩君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上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1/00 | 分类号: | E02D3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廖娜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填埋场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填埋场处理系统,从上往下依次包括填埋场覆盖层和填埋场本体,填埋场本体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填埋腔体和第二填埋腔体,第一填埋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防渗透层,第二填埋腔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防渗透层,第一防渗透层的外侧设置有混凝土加固层,第一填埋腔体和第二填埋腔体的交界处设置有沥水层。本实用新型防渗透性能较好,通过填埋场覆盖层可以很好地减少外部雨水等水分渗透至底部的填埋场本体内,通过第一防渗透层和第二防渗透层有效的提高填埋场本体的防渗透性能,减少对地上或者地上的生态系统的破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填埋处理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填埋场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高。但同时,社会发展造成了每天有大量的垃圾产生,这就给环境保护带来不利的影响。目前,对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填埋的方式。现有技术中的垃圾填埋场的处理方式和结构设置过于简单,垃圾处理效果不好,同时会导致垃圾产生渗透现象,从而对地上或者地上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垃圾填埋场处理系统,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场处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填埋场处理系统,从上往下依次包括填埋场覆盖层和填埋场本体,填埋场覆盖层设置在填埋场本体的顶部位置,填埋场本体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填埋腔体和第二填埋腔体,第一填埋腔体的横截面为矩形结构设置,第二填埋腔体的横截面为顶部宽底部窄的倒梯形结构设置,第一填埋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防渗透层,第二填埋腔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防渗透层,第一防渗透层的外侧设置有混凝土加固层,第一填埋腔体和第二填埋腔体的交界处设置有沥水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填埋场覆盖层从上往下依次包括植被层、第一卵石层、透水纱层、第一隔水层和砾石层,植被层、第一卵石层、透水纱层、第一隔水层和砾石层依次从上往下层叠结构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植被层、第一卵石层、透水纱层、第一隔水层和砾石层之间的厚度比为5:2:1: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植被层上种植有草本植物,第一卵石层由粒径为25~30mm的卵石组成,透水纱层为网眼直径为1~2mm的米丙纶纤维网,第一隔水层为聚氯乙烯塑料薄膜,砾石层由粒径为30~40mm的砾石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防渗透层和第二防渗透层结构设置相同,且第一防渗透层和第二防渗透层之间的厚度比为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防渗透层和第二防渗透层从上往下均包括隔离层、第二卵石层和第二隔水层,隔离层、第二卵石层和第二隔水层依次从上往下层叠结构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隔离层、第二卵石层和第二隔水层之间的厚度比为2:5: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隔离层为无纺土工布,第二卵石层由粒径为20~25mm的卵石组成,第二隔水层为聚氯乙烯塑料薄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沥水层上设置有若干个渗水孔或者设置有若干个沥水隔条。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上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上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480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