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检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881854.6 | 申请日: | 2020-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25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 发明(设计)人: | 马恒章;石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恒章;石智锋 |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张铁兰 |
| 地址: | 355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内科 临床 检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包括装置筒体和设置在装置筒体端部的转动头,转动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螺纹连接管,内螺纹连接管位于装置筒体的内部,内螺纹连接管远离转动头一端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外螺纹杆,外螺纹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划刺针,装置筒体的远离转动头的一端开设有出入孔,划刺针贯穿于出入孔的内部,装置筒体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滑道,外螺纹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杆。该神经内科临床用检查装置,通过转动头、内螺纹连接管、外螺纹杆、滑道、滑动杆和连接组件的配合使用,能够方便地对划刺针露出装置筒体外部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有利于医务人员对患者划刺的深度进行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内科检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主要检查手段包括脑电图,肌电图,诱发电位及血流变学检查和基因诊断等,同时与心理科交叉进行神经衰弱、失眠等功能性疾患的诊治。
目前,神经内科医生给病人进行检查时,一般都需要对关节、感觉、视觉,以及病人神经触觉进行检查,在对患者的触觉进行检查时,通常是用划刺针对某个部位进行划刺,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划刺针结构单一,在进行划刺时很难把握划刺的深度,因此,现在提出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检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检查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包括装置筒体和设置在装置筒体端部的转动头,所述转动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螺纹连接管,所述内螺纹连接管位于装置筒体的内部,所述内螺纹连接管远离转动头一端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外螺纹杆,所述外螺纹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划刺针,所述装置筒体的远离转动头的一端开设有出入孔,所述划刺针贯穿于出入孔的内部,所述装置筒体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滑道,所述外螺纹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与滑道滑动连接,所述装置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组件,所述内螺纹连接管与连接组件转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装置筒体和转动头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由连接杆和连接套组成,所述连接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可选的,所述内螺纹连接管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段,且所述连接套套装于连接段的外表面。
可选的,所述转动头的直径与装置筒体的外径相同。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神经内科临床用检查装置,通过转动头、内螺纹连接管、外螺纹杆、滑道、滑动杆和连接组件的配合使用,能够方便地对划刺针露出装置筒体外部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有利于医务人员对患者划刺的深度进行控制,而且,整个装置结构简单,零部件较为常见,制作成本地,可作为一次性使用产品,能够避免不同患者间的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螺纹连接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恒章;石智锋,未经马恒章;石智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818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学检验用太阳能智能恒温培养箱
- 下一篇:一种家用超声波洗碗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