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控面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74560.6 | 申请日: | 2020-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41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佘友智;仲树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载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传感电极和柔性电路板,所述传感电极包含相互交叉的第一电极轴和第二电极轴,所述第一电极轴和第二电极轴均包含复数个触控电极和复数个信号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相连的信号导线;与所述信号电极相连的触控导线;所述触控电极和信号电极间隔排列,且两个信号电极之间设置至少一个触控电极。本实用新型通过该技术方案实现触控面板边框透明且可触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面板,尤其涉及一种边框可触控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屏具有人机互动的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型手机(smartphone)、卫星导航系统(GPS navigator system)、平板计算机(tablet PC)、个人数字助理(PDA)以及笔记本电脑(laptop PC)等电子产品上。触控面板被配置在这些电器商品的显示屏上使用,以便让使用者可进行交互式输入操作,提升输入操作效率。
目前触控装置中显示区域通常用ITO等导电材料做图案设计,由于ITO的材料阻抗较大,传输区域通常用导电银浆等材料来做电传输,从而进入芯片计算触控位置,现有技术中,导电银浆要降低阻抗,通常采用的较厚的厚度,导致导电银浆呈现不透明的状态,后续制程再通过遮蔽层对导电银浆遮盖形成边框。现有技术中触控装置的边框不透明、没有触控功能,导致触控装置空间上的浪费。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触控装置有边框、边框无触控功能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蚀刻线可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传感电极和柔性电路板,所述传感电极包含:相互交叉的第一电极轴和第二电极轴,所述第一电极轴和第二电极轴均包含复数个触控电极和复数个信号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相连的信号导线;与所述信号电极相连的触控导线;所述触控电极和信号电极间隔排列,且两个信号电极之间设置至少一个触控电极。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轴、第二电极轴、信号导线、触控导线的材料相同,且电阻小于或等于20Ω/□。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轴、第二电极轴、信号导线、触控导线的材料相同,且电阻小于或等于10Ω/□。
优选的,所述触控电极和信号电极间隔排列,且两个信号电极之间设置至少3个触控电极。
优选的,所述相近的两条触控导线之间最远间隔不超过5mm。
优选的,柔性电路板包含电极模块和导线模块,所述电极模块计算触摸触控电极产生的数据,所述导线模块计算触摸触控导线产生的数据。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轴和第二电极轴垂直交叉。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轴和第二电极轴在同一平面基材上形成,所述第一电极轴和第二电极轴之间设置绝缘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轴和第二电极轴之间设置绝缘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轴和第二电极轴分别设置在不同层的柔性基材上,通过透明光学胶粘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该技术方案实现触控面板边框透明且可触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A为图一中第一电极轴层的示意图;
图2B为图一中第二电极轴层的示意图;
图3为触控面板一实施例A-A’方向剖面示意图;
图4为触控面板另一实施例A-A’方向剖面示意图;
图5为触控面板又一实施例A-A’方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载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载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745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