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疗用微生物培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06868.7 | 申请日: | 2020-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60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荣林 |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程皓 |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疗 微生物 培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用微生物培养装置。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方便携带在携带的时候对微生物进行保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疗用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顶部的中部开设有正滑槽,所述外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内筒,所述内筒顶部的中部开设有反滑槽,所述反滑槽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正滑槽的内部与连接杆贯穿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与内筒固定连接,所述外筒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放置筒,所述放置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疗用微生物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中,通常需要采集病患身上的样本,并将样本中含有的微生物进行培养,从而对其患症进行确诊,然而现有的培养箱大多结构庞大,在移动的时候不方便携带,而且携带的时候容易导致微生物泄漏,对微生物损害,从而导致无法正常实验。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疗用微生物培养装置,解决了方便携带在携带的时候对微生物进行保护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医疗用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顶部的中部开设有正滑槽,所述外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内筒,所述内筒顶部的中部开设有反滑槽,所述反滑槽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正滑槽的内部与连接杆贯穿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与内筒固定连接,所述外筒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放置筒,所述放置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一侧的表面等间隔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表面的中部等间隔连接有三角叶,所述三角叶的一角与转轴套接,所述三角叶的一角活动连接有联动杆,所述内筒一侧固定连接有联动环,所述联动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外环,所述外环一侧的表面等间隔连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一端与三角叶活动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筒一侧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移动孔,移动的内部与伸缩杆贯穿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反滑槽的数量为6个,且每个反滑槽的卡接状态呈圆形。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放置筒的材质为透明塑料材质,且放置筒的直径与内环的直径一致。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筒内部的一侧开设有圆形滑轨,圆形滑轨的内部与放置筒滑动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筒的材质为透明塑料材质,且内筒的直径与联动环的直径一致。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疗用微生物培养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医疗用微生物培养装置,通过正推移动块带动连接杆、固定块和内筒移动,使内筒在外筒的内部旋转上升,从而达到方便使用的效果,在内筒旋转的时候联动环和外环就会旋转,同时拉动联动杆,使三角叶向外移动,解除对放置筒管口的封闭,方便观察使用。
(2)、该医疗用微生物培养装置,通过反推移动块带动连接杆、固定块和内筒移动,使内筒在外筒的内部旋转下降,从而达到缩小装置便于携带的效果,在内筒反转的时候联动环和外环就会旋转,同时拉动联动杆,使三角叶向内移动,对放置筒管口进行封闭,使放置筒内部的微生物不会泄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联动环侧面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筒顶部表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荣林,未经陈荣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068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