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副车架上下板扣合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576093.3 | 申请日: | 2020-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93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敬颐明;陈海;陈正康;陈志洋;谭英杰;胥旭;杨权;向鹏;龚直均;姜煜;李自平;杨雷;曾波;侯娟;马小芹;胡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1/11 | 分类号: | B62D21/11;B62D21/09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何强;杨冬 |
| 地址: | 62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 上下 板扣合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副车架上下板扣合结构,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副车架上下板扣合结构,包括副车架下板和副车架上板,还包括支撑板,所述副车架下板为直板,副车架下板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所述支撑板,且支撑板垂直于副车架下板,所述副车架上板通过支撑板与副车架下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副车架下板取消了现有技术副车架下板四周的翻边,将副车架下板分解为两个零件,即副车架下板和支撑板,简化了零件成型工艺,有效控制了零件翘曲变形的程度,避免了由于零件结构复杂而产生的开裂、变形等质量问题,满足了产品的尺寸精度要求,降低了过程控制难度及工艺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副车架上下板扣合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汽车前后副车架总成上经常会出现上下板扣合结构的设计方式,由于上下板零件结构复杂,成型过程中易出现开裂、变形等质量问题,影响产品质量及零件尺寸精度。现有技术是在副车架下板四周形成翻边,副车架下板通过副车架下板四周的翻边与副车架上板连接,在实际加工中,由于副车架下板四周要形成翻边,零件形成工艺困难,零件翘曲变形的程度增大,副车架下板成型过程中易出现开裂、变形等质量问题,且安装后副车架总成的强度和刚度较低,极大影响产品质量及零件尺寸精度。所以现在急需一种新型的副车架上下板扣合方式,来简化了零件成型工艺,控制零件翘曲变形的程度,避免由于零件结构复杂而产生的开裂、变形等质量问题,以满足产品的尺寸精度要求,降低过程控制难度及工艺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副车架上下板翘曲变形程度的副车架上下板扣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副车架上下板扣合结构,包括副车架下板和副车架上板,还包括支撑板,所述副车架下板为直板,副车架下板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所述支撑板,且支撑板垂直于副车架下板,所述副车架上板通过支撑板与副车架下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减重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向左或右延伸形成侧板Ⅰ,侧板Ⅰ上设置有副车架上板安装孔,所述副车架上板通过侧板Ⅰ上的副车架上板安装孔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下端向左或右延伸形成侧板Ⅱ,所述支撑板通过侧板Ⅱ固定在副车架下板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前后两端均向左或右延伸形成侧板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副车架下板取消了现有技术副车架下板四周的翻边,将副车架下板分解为两个零件,即副车架下板和支撑板,简化了零件成型工艺,有效控制了零件翘曲变形的程度,避免了由于零件结构复杂而产生的开裂、变形等质量问题,满足了产品的尺寸精度要求,降低了过程控制难度及工艺成本。
2、通过在支撑板上设置若干个减重通孔,降低了整个副车架的重量。
3、通过将支撑板的各个端部延伸形成侧板,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板的刚度和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副车架下板;2-副车架上板;3-支撑板;4-减重通孔;5-侧板Ⅰ;6- 侧板Ⅱ;7-侧板Ⅲ;8-副车架上板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760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课堂使用的平板电脑屏笔
- 下一篇:一种安装角度可调整的LED路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