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颈椎艾灸仪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484079.0 | 申请日: | 2020-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31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 发明(设计)人: | 梁日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日坤 |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原创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6 | 代理人: | 廖紫兰 |
| 地址: | 52823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颈椎 艾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椎艾灸仪,包括颈枕、第一艾灸部和第二艾灸部,第一艾灸部设于颈枕的中部,第二艾灸部与颈枕连接,并位于第一艾灸部的一侧,第一艾灸部和第二艾灸部的结构相同,第一艾灸部和第二艾灸部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通过设有颈枕,可以方便将颈椎艾灸仪固定在颈部;设有第一艾灸部和第二艾灸部,可以同时实现对颈椎部位的艾灸;设有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可以有效保证第一艾灸部和第二艾灸部能够贴紧在需艾灸的部位,保证了艾灸理疗效果。由此,该颈椎艾灸仪在使用时固定方便,且利于提高艾灸效果,达到了理疗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理疗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颈椎艾灸仪。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应的社会节奏和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很多人都长期对着电脑办公和手机,容易出现职业病,尤其是颈椎处易出现劳损。针对这些现象,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理疗仪,如肩颈按摩仪和艾灸仪等,但是现有的针对颈椎部位的艾灸仪,在艾灸时大多采用单个艾灸罐进行艾灸;且受到颈椎部位结构位置的影响,在艾灸时,常常出现艾灸罐吸附不稳固的现象,影响理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的颈椎艾灸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颈椎艾灸仪,包括颈枕、第一艾灸部和第二艾灸部,第一艾灸部设于颈枕的中部,第二艾灸部与颈枕连接,并位于第一艾灸部的一侧,第一艾灸部和第二艾灸部的结构相同,第一艾灸部和第二艾灸部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有颈枕,可以方便将颈椎艾灸仪固定在颈部;设有第一艾灸部和第二艾灸部,可以同时实现对颈椎部位的艾灸;设有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可以有效保证第一艾灸部和第二艾灸部能够贴紧在需艾灸的部位,保证了艾灸理疗效果。由此,该颈椎艾灸仪在使用时固定方便,且利于提高艾灸效果,达到了理疗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颈椎艾灸仪还包括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上固定块固定在下固定块的上方,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均与颈枕连接,上固定块开设有第一通孔,下固定块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艾灸部贯穿第一通孔后,第二艾灸部的底部位于第二通孔内。由此,设有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可以方便第二艾灸部的安装和固定,便于第二艾灸部与颈枕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通孔底端的孔径大于或等于第二艾灸部底端的外径,第二贴合部固定在第二通孔的底端。由此,可以方便第二艾灸部艾灸时产生的温度通过第二通孔的底端传递至艾灸部位,同时通过第二贴合部,可以使得第二通孔的底端与艾灸部位贴合,保证了艾灸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艾灸部包括本体、上通风块和下滤网,本体设有容置腔,上通风块和下滤网分别设于容置腔的上下两端,上通风块开设有多个对流孔。由此,通过设有下滤网,可以防止艾灸时产生的艾条燃烧物掉出,保证了使用者使用时的安全性;设有上通风块,可以保证空气在本体内形成对流,保证艾条的正常燃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通风块设有第一固定针,下滤网设有第二固定针,第一固定针和第二固定针均位于容置腔内。由此,设有第一固定针和第二固定针,可以分别用于固定艾条和其他理疗药物,如姜条,达到不同的理疗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艾灸部还包括旋转盖,旋转盖盖设在本体的上方,旋转盖上设有第一通风孔,第一通风孔与容置腔连通。由此,通过设有旋转盖,可以调整第一通风孔的进风量,从而调节艾条的燃烧速度,提高适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颈椎艾灸仪还包括连接块,连接块的一端固定在颈枕上,另一端与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固定。由此,通过设有连接块,方便连接块两端颈枕与相应固定块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日坤,未经梁日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840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口罩护耳带
- 下一篇:电路板结构及机器人舵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