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储氢型加氢站的卸料调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455521.7 | 申请日: | 2020-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37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苏红艳;魏蔚;况开锋;何春辉;陈甲楠;赵亚丽;施海涛;杜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张家港氢云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C6/00 | 分类号: | F17C6/00;F17C5/06;F17C9/00;F17C13/00;F17C13/02;F17D1/14;F17D1/02;F17D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虹霞;黄春松 |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储氢型 加氢 卸料 调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储氢型加氢站的卸料调压系统,包括:由至少一个固定式液氢储罐构成的固定式液氢储罐组、潜液泵池、增压器、四通阀、若干液氢管道、若干氢气管道和若干阀门,通过设计各液氢管道、各氢气管道与固定式液氢储罐组、潜液泵池、增压器和四通阀的连接布局,从而实现潜液泵卸车、自增压卸车、增压器与潜液泵联合卸车三种卸车方式,以及自增压调压、增压器与潜液泵联合调压两种调压方式。该卸料调压系统共用一个增压器,通过若干液氢管道和若干氢气管道布置、以及各阀门的控制,从而实现液氢槽车卸车和固定式液氢储罐组调压流程,布局紧凑,流程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氢能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储氢型加氢站的卸料调压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氢能被不少国家认为是“终极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加氢站之于燃料电池汽车,犹如加油站之于传统燃油汽车、充电桩之于纯电动汽车,是支撑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石。
全球氢能与燃料电池市场尚处于市场导入阶段,目前市场上的加氢站为高压气氢储氢加氢站,高压气氢储氢加氢站的氢储备来源通过高压氢气运输车(高压氢气运输车主要采用长管拖车,长管拖车每次可运输250~460kg氢/车)运输至高压气氢储氢加氢站,再利用氢气压缩机增压、将高压氢气运输车中的高压氢气输送至高压气氢储氢加氢站内的储氢容器缓存。加注时,储氢容器内的高压氢气经过热交换器调节后输送至加氢机进行加注。
高压气氢储氢加氢站加注量供应规模多为100-500 kg/d,最大可达1000 kg/d。然而即使日加注量最大1000 kg/d也仅能实现单日最多25辆公交车或100辆乘用车加注。根据我国政策规划,到2025年全国市场将实现5-10万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保有量,若没有相应的液氢产业链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单靠现有的高压气氢储氢加氢站,将无法满足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规模的需求,氢燃料将成为制约燃料电池车辆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急需完善液氢产业链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规模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加氢站加氢规模相同时,与高压气氢储氢加氢站相比,采用液氢储氢型加氢站储存液氢,液氢储氢型加氢站比高压气氢储氢加氢站的占地面积减少30%及以上,液氢储氢型加氢站比高压气氢储氢加氢站的建造成本减少16%及以上。
本实用新型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储氢型加氢站的卸料调压系统,该卸料调压系统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潜液泵卸车、自增压卸车、增压器与潜液泵联合卸车三种卸车方式中的一种,将液氢槽车运送来的液氢安全可靠的卸载到储氢型加氢站内的固定式液氢储罐中。此外,还能通过自增压调压、增压器与潜液泵联合调压两种调压方式中的一种实现固定式液氢储罐内增压目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应用于储氢型加氢站的卸料调压系统,包括:由至少一个固定式液氢储罐构成的固定式液氢储罐组、潜液泵池、增压器、四通阀、若干液氢管道、若干氢气管道和若干阀门,所述的固定式液氢储罐组具有总进液口b、总出液口a、第一总气体口c、第二总气体口d和第三总气体口e五个连接口;所述的潜液泵池具有泵池进液口、潜液泵出液口、泵池出气口三个连接口;所述的增压器具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三个连接口;所述的四通阀具有f口、g口、j口、i口四个连接口。
若干液氢管道包括:第一液氢管道、第二液氢管道、第三液氢管道、第四液氢管道、第五液氢管道、第一液氢分支管道、第二液氢分支管道、第三液氢分支管道、第四液氢分支管道、第五液氢分支管道、第六液氢分支管道、第七液氢分支管道、第八液氢分支管道和第九液氢分支管道;若干氢气管道包括:第一氢气管道、第二氢气管道、第三氢气管道和第四氢气管道;若干阀门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第九阀门、第十阀门、第十一阀门和第十二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张家港氢云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张家港氢云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555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