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上料装置的钻床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430920.8 | 申请日: | 2020-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42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孙显新;臧玉文;于海亮;付振田;林孝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显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B41/00 | 分类号: | B23B41/00;B23B47/22;B23Q3/08;B23Q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2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装置 钻床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上料装置的钻床,涉及一种万向联轴器的加工设备,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板、抵接板和定位环,还包括两支撑板,两支撑板的一侧均设置有滑动板,两滑动板均沿竖直方向滑动;滑动板的顶部滑移连接有滑移板,滑移板在滑动板上沿滑动;滑移板的一端固接有夹板,滑移板底部滑移连接有滑板,夹板和滑板之间设置有两弹簧,弹簧与夹板和滑板固接在一起,滑移板的顶部固接有动力气缸,动力气缸用于推动滑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钻床,将突元叉放置的过程中,存在钻头容易误伤操作人员手的问题;通过设置滑板、夹板和弹簧,突元叉放置过程中,无需操作人员一直用手拿着突元叉,钻头不容易误伤操作人员的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万向联轴器的加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上料装置的钻床。
背景技术
钻床指主要用钻头在工件上加工孔的机床。通常钻头旋转为主运动,钻头轴向移动为进给运动;加工过程中工件不动,让刀具移动,将刀具中心对正孔中心,并使刀具转动;钻床结构简单,加工精度相对较低,可钻通孔、盲孔,更换特殊刀具,可扩、锪孔,铰孔或进行攻丝等加工。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CN20819576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铸造孔精加工车床,包括铣床以及固定装置,铣床包括底座以及和底座滑移连接的机体,机体上固设有竖直向下的铣头,铣头上设有铣刀;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外壳,外壳内固定有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抵接板;抵接板包括和工作台可拆卸连接的横板,横板上固定有托板,托板上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固定有导向杆,导向杆上插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和托板滑移连接;在靠近连接板的固定板侧壁上固定有定位板,定位板上开有梯形槽;在靠近固定板的连接板侧壁上固定有圆环;解决了不能利用轴套上已加工出来的基准面定位的问题,达到了利用轴套上基准面定位,保证加工精度的效果。
参照图1,一种突元叉,包括主体6和固定连接在主体6上的两挡板61,两挡板61上均开设有圆孔62,两挡板61上的圆孔62同轴设置,主体6远离两挡板6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四个支块63,在加工突元叉的过程中,需用钻床对两挡板61进行钻孔。
现有的钻床在对突元叉进行钻孔的过程中,需操作人员用手拿起突元叉放置在定位板和圆环之间,气缸推动连接板朝向靠近固定板的方向运动,从而使突元叉抵紧在定位板和圆环之间,铣刀在对突元叉进行钻孔时,铣刀位于突元叉的正上方,在放置突元叉并对突元叉进行抵紧的过程中,需操作人员一直拿着突元叉,铣刀容易碰到操作人员的手,从而对操作人员的手造成伤害;因此,现有的钻床,将突元叉放置在定位板和圆环之间并对突元叉进行抵紧的过程中,需操作人员一直用手拿着突元叉,存在钻头容易误伤操作人员手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上料装置的钻床,突元叉通过夹板、滑板和弹簧夹紧,夹紧后的突元叉经滑移板被送至抵接板和定位环的正上方,滑动板带动滑移板向下运动,突元叉被送至抵接板和定位环之间,在放置突元叉并对突元叉进行抵紧的过程中,无需操作人员一直拿着突元叉,从而使钻头不容易误伤操作人员的手。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上料装置的钻床,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和固定连接在底板顶部的两底座,两底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立板,两底座的顶部均滑移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移动板,移动板靠近立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轴线方向与立板垂直的导柱,导柱贯穿立板,导柱在立板上沿导柱的轴线方向滑动,立板靠近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抵接板,抵接板远离立板的一侧开设有抵接槽,移动板靠近立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环,抵接板和定位环能够将突元叉抵紧,移动板远离立板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连接在底板上的支座,支座靠近移动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突元叉进行钻孔的钻头,支座靠近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推动气缸,两推动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两移动板固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显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显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309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