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透析血管路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99652.8 | 申请日: | 2020-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93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宁;李墨奇;何文昌;刘杨;叶文婷;陈英;严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16 | 分类号: | A61M1/16;B01D29/03;B01D29/35 |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刘强 |
| 地址: | 40003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析 血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透析血管路,属于透析技术领域,包括用于连接病人静脉与透析机的软管,所述软管上设有用于注入药剂的注药部,所述注药部连接在软管上的靠病患静脉插针处的位置,所述注药部包括主体和安装在主体内的注入部件,所述注入部件包括本体和芯体,容血腔内沿其径向还固定有两组能对血液进行过滤的过滤板,每块过滤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空腔内壁和所述芯体外壁相连,以使得每组过滤板与其相连的过滤瓦、空腔内壁,三者一起围成一个扇形的过滤仓,而容血腔其余空间形成相对的两个同样为扇形的输送腔,两输送腔分别与插入所述主体的输入管段和输出管段连通。该透析血管路能大大减少药剂在流动时的损耗,使用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透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析血管路。
背景技术
透析技术中的血液透析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主要用于尿毒症病人的治疗,在现有技术中,透析机与病人之间主要通过由软管连接构成的血管路相连,进行血液透析,而目前的透析操作中,是在血液流回病人体内的软管管路上设有一个注药口,该注药口将两段软管连通,并使得从注药口推入的药剂进而进入到管路中,而后血液途经静脉壶后再经过一段漫长的软管回到病人体内,由于血液需要经过靠透析机悬挂的静脉壶过滤等客观原因,现有的注药口均安装在靠透析机处的软管上,远离病人静脉插针输血点,然而药剂的推入量其实很小,漫长的软管输送时药剂不可避免地要残存粘附软管内,浪费一部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透析血管路,该透析血管路解决了药剂推入后因为回流输送管路漫长而造成的药剂损耗大,药剂摄入量不准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透析血管路,包括用于连接病人静脉与透析机的软管,所述软管上设有用于注入药剂的注药部,所述注药部连接在软管上的靠病患静脉插针处的位置,所述注药部包括主体和安装在主体内的注入部件,所述注入部件包括本体和芯体,所述本体内具有一个圆柱形的空腔,所述芯体呈圆锥状的瓶体结构且瓶口端为小端,所述芯体的瓶底固定在所述空腔的腔底且瓶口露出本体之外,并使得芯体与所述空腔内壁之间构成密闭的环形容血腔;所述芯体的瓶口被盖板封闭且盖板能被针头穿过而将药剂注入芯体内,所述芯体的两相对侧壁均有一部分由瓦片状的过滤瓦制成,所述过滤瓦仅供药剂流过;
在所述容血腔内沿其径向还固定有两组能对血液进行过滤的过滤板,每块过滤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空腔内壁和所述芯体外壁相连,以使得每组过滤板与其相连的过滤瓦、空腔内壁,三者一起围成一个扇形的过滤仓,而容血腔其余空间形成相对的两个同样为扇形的输送腔,两输送腔分别与插入所述主体的输入管段和输出管段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管路将药剂注入口(注药部)设计到靠病人静脉插针的软管上且可以选择不使用静脉壶,使得药剂推入后能迅速地流入到病人体内,而不需要经过漫长的软管,减少了药剂在长途流动时可能粘附在软管内壁上时的残存损耗,药剂输入更加及时且剂量更为准确,也同样保证过滤效果。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将注药口(注药部)提前到病患静脉处,推入药剂后的血液就不能经过静脉壶过滤,为了保证血液在流回病患体内前充分过滤,同时还考虑到注射药剂时断针的意外情况,相应地设计了由主体和注入部件构成的注药部,以使得药剂注入时先经过过滤瓦过滤,不仅可以初步对血液过滤还可以有效地将意外崩断的针头阻挡在过滤仓之外,而流入过滤仓的血液在经过过滤板的充分过滤之后从输出管段流出,得到纯净血液。由此可见,整个管路回血过程迅速且可靠地实现了净化血液回流,大大节约药剂流经管路时的损耗,并有效地避免了意外断针时对病患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药部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其中一种过滤板在图1中A向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主体1、本体2、芯体3、过滤板4、输入管段5、输出管段6、进输送腔7、出输送腔8、容血腔9、过滤瓦301、盖板3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996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装袋、应用所述包装袋的电池及用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内窥式阴道检查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