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端采集电池模拟信息的电池信息采集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95063.2 | 申请日: | 2020-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157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于和平;邓友合;钟伟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芯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8C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财易清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8 | 代理人: | 陈桂兰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端 采集 电池 模拟 信息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端采集电池模拟信息的电池信息采集设备,包括:单元电池包和信息处理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模块+数据通讯模块紧贴在所述单元电池的表面,能够接收外界指令,采集所述单元电池的模拟信息并向外界发送所述单元电池的信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模拟信息采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前端采集电池模拟信息的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的电池模拟信息前端采样解决方法,采集信号都是从电池端通过连接线连接到采集模块,进行电压采样;采集电池的温度时,把测温探头放置在电池表面,从采集模块通过连接线连接测温探头。当电池体积大,电池数量多时,连接线的数量,长度成倍增加,可靠性,和采集精度都受到影响。
如申请号201710709415.X的专利文本中提出的解决方案,在电池组3与电池采集板2之间,必须通过采集线束4来进行连接,最后通过CAN通讯把数据发送到电池控制板1进行处理。如申请号201510747462.4的专利文本中提出的解决方案,在电池与电压采集模块之间,必须使用单体电压采集线,然后每个采集模块之间用通讯线连接起来。再如申请号201710775022.9提出的解决方案,在电池组11和电池信息采集器10之间,必须通过连接线传递被采集的信号。
本实用新型在每个电池表面放置采集模块,直接采集电池的电压,温度等模拟信息,省略了采集信号的连接线;在多个电池串联或者并联时,采集模块之间互相依次首尾相连,只需要较短的连接线;采集后的模拟信号,可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这些连接线传送。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一般的电池模拟信息前端采样连线多,电路复杂,成本高的缺点,同时由于每一个电池均有独立的采集模块更有利于保证每个电池信息的可靠性和采集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前端采集电池模拟信息的电池信息采集设备,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前端采集电池模拟信息的电池信息采集设备,包括:单元电池包和信息处理控制模块,每个单元电池包由一个单元电池和一个单元电池对应的采集模块+数据通讯模块构成,所述单元电池具有正、负极,用于提供电能;所述信息处理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管理所述采集模块+数据通讯模块和收集所述采集模块+数据通讯模块发出的电池模拟信息;
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模块+数据通讯模块紧贴在所述单元电池的表面,能够接收外界指令,采集所述单元电池的模拟信息并向外界发送所述单元电池的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模块+数据通讯模块上具有用于接收外界信息的电池包通讯接收线和用于向外界发送信息的电池包通讯发送线;所述信息处理控制模块上具有用于接收信息的控制通讯接收线和用于向外界发送信息的控制通讯发送线。
进一步的,所述单元电池包接收和发送的信息中包含有电池包编号。
进一步的,当仅需使用一个单元电池包时,将所述单元电池的正、负极与用电设备相连,将所述采集模块+数据通讯模块的电池包通讯接收线与所述信息处理控制模块的控制通讯发送线相连,将所述采集模块+数据通讯模块的电池包通讯发送线与所述信息处理控制模块的控制通讯接收线相连;
当需要使用多个所述单元电池包串联和/或并联时,所述单元电池的正、负极按照需要进行串联和/或并联后与用电设备相连;所述多个采集模块+数据通讯模块上的电池包通讯接收线和电池包通讯发送线依次进行串联后,将串联后第一个所述采集模块+数据通讯模块的电池包通讯接收线与所述信息处理控制模块的控制通讯发送线相连,将串联后最后一个所述采集模块+数据通讯模块的电池包通讯发送线与所述信息处理控制模块的控制通讯接收线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模块+数据通讯模块上具有A/D转化模块,将所述采集模块+数据通讯模块采集到的单元电池模拟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
进一步的,可以使用无线通讯的方式替代所述电池包通讯发送线,电池包通讯接收线,控制通讯发送线和控制通讯接收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芯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芯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950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浸没式丙烯水合微界面强化反应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生态便携拦水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