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颈部按摩仪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77355.3 | 申请日: | 2020-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99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周彬彬;方炳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F7/00 | 分类号: | A61F7/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颈部 按摩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颈部按摩仪,其包括弹性支架、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发热件、电池、隔热件及控制模块。第一夹臂连接弹性支架的一端,第二夹臂连接弹性支架的另一端,第一夹臂、弹性支架及第二夹臂连接形成弧形结构。发热件至少设置于第一夹臂内。电池设置于第一夹臂内并电连接发热件。隔热件设置于第一夹臂内,且隔热件位于发热件与电池之间控制模块设置于第二夹臂内并分别电连接电池和发热件。上述的颈部按摩仪中,通过在电池与发热件之间设置隔热件,以此缓解发热件加热时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至电池,从而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避免电池因受热产生安全隐患,提高颈部按摩仪的安全性。同时通过隔热件隔热,使发热件的热量更集中,缓解热量逸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颈部按摩仪。
背景技术
在工作、学习或休闲娱乐等日常活动中,因长期坐姿不当或缺乏运动会使颈椎不适,严重者甚至会产生颈椎病,从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为了缓解颈椎不适,市面上推出了各类颈部按摩仪。
传统的颈部按摩仪一般采用加热的方式进行按摩。颈部按摩仪内具有发热件和电池。为了增大加热舒缓的范围,发热件均布于颈部按摩仪的靠近颈部皮肤的一侧。为了减轻使用时对颈部的负担,颈部按摩仪的整机尺寸不大。因此,颈部按摩仪的内部容纳空间有限,导致颈部按摩仪内的零部件必须紧凑设置。不可避免地,电池与发热件相邻设置。尽管发热件的温度普遍为40℃~60℃,这样的温度相对于电池的使用环境来说仍然较高,对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不良的影响以及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颈部按摩仪的电池因使用温度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颈部按摩仪。
一种颈部按摩仪,其包括弹性支架、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发热件、电池、隔热件及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夹臂连接所述弹性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二夹臂连接所述弹性支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夹臂、所述弹性支架及所述第二夹臂连接形成弧形结构;
所述发热件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夹臂内;
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一夹臂内并电连接所述发热件;
所述隔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臂内,且所述隔热件位于所述发热件与所述电池之间;
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夹臂内并分别电连接所述电池和所述发热件。
上述的颈部按摩仪中,通过在电池与发热件之间设置隔热件,以此缓解发热件加热时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至电池,从而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避免电池因受热产生安全隐患,提高颈部按摩仪的安全性。同时通过隔热件隔热,使发热件的热量更集中,缓解热量逸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臂包括第一弧形外壳和第一弧形内壳,所述第一弧形外壳和所述第一弧形内壳围合形成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弧形内壳为软胶结构。通过采用第一弧形外壳和第一弧形内壳相互拼合以形成第一容置腔,以便第一夹臂贴合颈部皮肤的同时,还具有容纳物体的作用;同时将用于贴合颈部皮肤的第一弧形内壳采用软胶结构,以便第一弧形内壳根据颈部型态发生相应的形变,使其与颈部皮肤更贴合亲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件为弹性结构。通过将隔热件采用弹性结构,使得隔热件可以吸收缓解第一弧形内壳在使用时所承受的压力,从而避免压力反作用于颈部;同时避免对电池施压,起到保护电池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隔热件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内壳的内侧,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隔热件与所述第一弧形内壳之间。通过采用弹性结构的隔热件将发热件进行包裹隔离,从而缓解发热件的热量散失,同时避免硬物抵压发热件所造成的破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件的表面积大于所述发热件的相邻一侧的表面积。通过将隔热件的表面积大于发热件的表面积,使隔热件完全隔离发热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773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