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易复合型扎线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55835.X | 申请日: | 2020-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30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松;陈建兵;谢建新;姜晗宇;崔胤;许峻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3/02 | 分类号: | H02G3/02;B60R16/0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简易 复合型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复合型扎线结构,包括扎线杆以及两个固定座,所述扎线杆设置于两固定座之间,所述扎线杆以及固定座设置于车辆车体的线槽与车体内的设备之间,所述固定座上设置固定孔;这种简易复合型扎线结构通过采用可移动式扎线结构,弥补焊接固定点定位不准确的缺陷,减少机械打孔对车体的损伤;配线可以分散固定在扎线杆上,不需要集中捆扎,减少配线间的电磁干扰,利于配线接入设备后方便操作;减少因固定方式问题导致的设计变更,提高了整体布线作业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领域,涉及一种扎线结构,特别是一种简易复合型扎线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内布线时,车体支线由模块化线槽引出,接入对应设备或控制柜,由线槽至设备或控制柜的这段布线路径中,布线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1)采用线束集中捆扎,线卡或扎带座固定,造成配线拥挤,布线路径集中,配线接入设备端子排或连接器时操作难度较大。
(2)受结构限制时,布线路径上无法设置固定点,导致配线固定间距超过 300mm,不符合轨道交通车辆行业布线标准。
(3)由于这段距离布线空间充足,没有唯一的约束路径,因此布线方式随意性较大,布线路径上易造成配线弯曲过大或过梁磨损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简易复合型扎线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简易复合型扎线结构,包括扎线杆以及两个固定座,所述扎线杆设置于两固定座之间,所述扎线杆以及固定座设置于车辆车体的线槽与车体内的设备之间,所述固定座上设置固定孔。
进一步具体的,将所述固定座折弯后形成双面固定座,所述双面固定座分为水平固定面以及竖直固定面。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水平固定面上设置圆形固定孔,在所述竖直固定面上设置长圆形固定孔。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扎线杆的两端部与固定座的水平固定面垂直焊接固定。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水平固定面以及竖直固定面均采用T型螺栓固定。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扎线杆由一根圆钢直杆折弯而成,折弯后形成第一竖直杆、第一水平杆、第二竖直杆、第二水平杆、第三竖直杆、第三水平杆以及第四竖直杆,每相邻两杆之间首尾相连。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扎线杆上包裹有绝缘防护材料。
本实用新型一种简易复合型扎线结构,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这种简易复合型扎线结构通过采用可移动式扎线结构,弥补焊接固定点定位不准确的缺陷,减少机械打孔对车体的损伤;配线可以分散固定在扎线杆上,不需要集中捆扎,减少配线间的电磁干扰,利于配线接入设备后方便操作;减少因固定方式问题导致的设计变更,提高了整体布线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示意图。
图中:1、扎线杆;11、第一竖直杆;12、第一水平杆;13、第二竖直杆; 14、第二水平杆;15、第三竖直杆;16、第三水平杆;17、第四竖直杆;2、固定座;21、水平固定面;22、竖直固定面;23、圆形固定孔;24、长圆形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558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摆动模具式的重力铸造机机构
- 下一篇:一种水利工程管道支撑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