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菌式血液灌流体外循环预充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28413.3 | 申请日: | 2020-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22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徐嫦娥;金意平;朱美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市立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38 | 分类号: | A61M1/38;A61M1/36;A61M39/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6003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菌 血液 灌流 体外循环 装置 | ||
本实用新提供了一种无菌式血液灌流体外循环预充装置,其主机上设置有无创式运行泵、动脉端墨菲氏滴管、一次性血液灌流器、静脉端墨菲氏滴管、加温盒;进液系统包括输液瓶、输液端墨菲氏滴管和输液调节器;出液系统包括废液袋、连接接头和三通接头;一次性血液灌流器的入口与动脉管路的末端出口连接;一次性血液灌流器的出口与静脉管路的始端入口连接;输液调节器与动脉端墨菲氏滴管之间的动脉管路与无创式运行泵连接;三通接头上连接有废液排液管。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全程无菌循环预充,操作简便,节省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临床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血液灌流体外循环预充装置。
背景技术
血液灌流在临床中使用频繁,在对病人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前,先要使用生理盐水、肝素液等液体对血液灌流装置进行多次体外循环预充以使设备达到工作状态,使用过的预充液体作为废液从循环系统中排出。为节省预充时间,传统方法护士一般采用静脉端接口分离排水或取下废液袋打开开关夹排水这两种办法。由于出入口在同一条通路,以上方法均会造成循环管路暴露于空气中,并有接触隐患,不符合无菌要求,同时操作也不便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菌式血液灌流体外循环预充装置,可实现全程无菌循环预充,操作简便,节省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无菌式血液灌流体外循环预充装置,包括主机,所述主机上设置有无创式运行泵、动脉端墨菲氏滴管、一次性血液灌流器、静脉端墨菲氏滴管、加温盒;所述进液系统包括输液瓶、输液端墨菲氏滴管和输液调节器;所述出液系统包括废液袋、连接接头和三通接头;
经管道依次连接的输液瓶、输液端墨菲氏滴管、输液调节器、动脉端墨菲氏滴管构成动脉管路;经管道依次连接的静脉端墨菲氏滴管、三通接头、连接接头构成静脉管路;所述一次性血液灌流器的入口与所述动脉管路的末端出口连接;所述一次性血液灌流器的出口与所述静脉管路的始端入口连接;所述输液调节器与动脉端墨菲氏滴管之间的动脉管路与所述无创式运行泵连接,无创式运行泵以非接触方式为液体循环提供动力;
所述三通接头上连接有废液排液管。
所述主机上还设置有静脉测压器,所述静脉测压器与所述静脉端墨菲氏滴管管道连接。
所述主机上还设置有温度显示器和加温盒,所述静脉端墨菲氏滴管与所述三通接头之间的静脉管路与所述加温盒连接;所述主机的外盖上还设置有静脉端固定夹A和静脉端固定夹B,用于对静脉管路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体现在:(1)符合无菌操作的原则,避免血液灌流中造成对病人感染。(2).采取调节三通阀控制出水与进水,从而降低护士的繁琐操作,更有效便捷的提高工作效率。(3)所述废液袋可以采取病房常用的“康乐保”改装制作,“康乐保”材质优于普通废液袋,且同样经过环氧乙烷灭菌处理,更有利于护理人员现场处置。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无菌式血液灌流体外循环预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无菌式血液灌流体外循环预充装置包括主机1,所述主机1上设置有无创式运行泵15、动脉端墨菲氏滴管16、一次性血液灌流器17、静脉端墨菲氏滴管18、加温盒19;所述进液系统包括输液瓶21、输液端墨菲氏滴管22和输液调节器23;所述出液系统包括废液袋31、连接接头32和三通接头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市立医院,未经安庆市立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284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