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氮燃烧生物质炉排炉一次风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22624.6 | 申请日: | 2020-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61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 发明(设计)人: | 黄震;张海楠;童建红;许德强;缪缓钰;张晋萍;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震;张海楠;童建红;许德强 |
| 主分类号: | F23B80/02 | 分类号: | F23B80/02;F23L3/00;F23L1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烧 生物 质炉排炉 一次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氮燃烧生物质炉排炉一次风系统,包括循环烟气风箱,循环烟气风箱的一侧延伸有循环风引入烟道,该循环风引入烟道上设有第一风门以及循环风机,循环烟气风箱上端的下表面与第一循环风烟道、第二循环风烟道以及第三循环风烟道连接相通,第一循环风烟道、第二循环风烟道以及第三循环风烟道分别通入第一风室、第三风室以及第五风室中,第一风室、第三风室以及第五风室的底端均通过普通烟道与第一一次风风箱连接相通;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燃料层的分级燃烧,改善了炉膛火焰的充满程度使炉膛温度场均匀,降低了下炉膛火焰温度局部峰值,减少了高温NOx的生成,并且,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炉排炉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低氮燃烧生物质炉排炉一次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2011年国家发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规定了单台出力65t/h以上采用生物质燃料的发电锅炉,其大气污染物排放参照燃煤锅炉排放控制要求执行,同时各地方也陆续出台更严格的排放标准。为保护电厂周围的生产、生活环境,使锅炉烟气排放达到国家及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同时为降低脱硝氨耗量,生物质锅炉需要进行烟气净化排放改造,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低氮燃烧生物质炉排炉一次风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低氮燃烧生物质炉排炉一次风系统,实现了燃料层的分级燃烧,改善了炉膛火焰的充满程度使炉膛温度场均匀,降低了下炉膛火焰温度局部峰值,减少了高温NOx的生成,并且,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低氮燃烧生物质炉排炉一次风系统,包括循环烟气风箱,循环烟气风箱的一侧延伸有循环风引入烟道,该循环风引入烟道上设有第一风门以及循环风机,循环烟气风箱上端的下表面与第一循环风烟道、第二循环风烟道以及第三循环风烟道连接相通,第一循环风烟道、第二循环风烟道以及第三循环风烟道分别通入第一风室、第三风室以及第五风室中,第一风室、第三风室以及第五风室的底端均通过普通烟道与第一一次风风箱连接相通;循环烟气风箱下端的下表面与第四循环风烟道、第五循环风烟道以及第六循环风烟道连接相通,第四循环风烟道、第五循环风烟道以及第六循环风烟道分别通入第二风室、第四风室以及第六风室,第二风室、第四风室以及第六风室的底端均通过普通烟道与第二一次风风箱连接相通;第一一次风风箱位于循环烟气风箱向远离循环风引入烟道的一侧延伸有普通烟道,该普通烟道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指示装置、连接至第二一次风风箱的普通烟道、空预器、一次风机以及第二风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述的低氮燃烧生物质炉排炉一次风系统,第一风室、第二风室、第三风室、第四风室、第五风室以及第六风室内均设有内嵌小风室,即第一风室、第二风室、第三风室、第四风室、第五风室以及第六风室均由外侧风室和内嵌小风室组成,普通烟道均通入外侧风室中。
前述的低氮燃烧生物质炉排炉一次风系统,外侧风室的一侧均连接设有测压装置。
前述的低氮燃烧生物质炉排炉一次风系统,第一循环风烟道、第二循环风烟道、第三循环风烟道、第四循环风烟道、第五循环风烟道以及第六循环风烟道上均设有流量调节装置。
前述的低氮燃烧生物质炉排炉一次风系统,循环烟气风箱上端以及下端均设有膨胀节。
前述的低氮燃烧生物质炉排炉一次风系统,循环风机与循环烟气风箱之间设有膨胀节和指示装置。
前述的低氮燃烧生物质炉排炉一次风系统,循环烟气风箱上连接设有测压装置。
前述的低氮燃烧生物质炉排炉一次风系统,连接至第一一次风风箱的普通烟道以及连接至第二一次风风箱的普通烟道上均设有调节风门。
前述的低氮燃烧生物质炉排炉一次风系统,风门均采用电动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震;张海楠;童建红;许德强,未经黄震;张海楠;童建红;许德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226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箱舱灭火装置
- 下一篇:一种蛹虫草菌种分级筛选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