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养殖尾水沟渠循环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265901.4 | 申请日: | 2020-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47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盛;吕业坚;肖珊;叶香尘;滕忠作;莫飞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南宁市来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8 | 代理人: | 石本定 |
| 地址: | 530031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养殖 水沟 循环 处理 系统 | ||
1.一种养殖尾水沟渠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沟渠、集污锥底圆池(9)、曝气池(11)和生态塘(12);池塘或工厂化养殖车间(1)的尾水管(2)与沉淀沟渠的一侧连通,沉淀沟渠的另一侧通过栅栏(5)与集污锥底圆池(9)的一侧上部连通形成切向进水通道;集污锥底圆池(9)的另一侧上部通过一级过滤坝(10)与曝气池(11)的一侧上部连通;曝气池(11)的另一侧上部通过二级过滤坝(13)与生态塘(12)连通;集污锥底圆池(9)底部通过排淤管(15)连接有抽淤设备(16);集污锥底圆池(9)中部放置有水下紫外线灯,对尾水病菌进行杀灭处理;沉淀沟渠根据地势,其内分为一个以上的沟渠段,多个沟渠段呈串联且阶梯布置,上沟渠段(3)的底部高于下级沟渠段(7)的底部,相邻沟渠段的上部都通过栅栏(5)连通;沟渠段的进水端底部水平设置,出水端的底部凹陷并向出水端倾斜,且出水端的左右两侧向中间倾斜,形成斜槽;每个沟渠段的斜槽低端都设置有通入下级沟渠段的带有阀门的备用排污管(6),最下级沟渠段的备用排污管(6)与集污锥底圆池(9)的下部连通;沟渠段内根据尾水特点放置有生物毛刷、净水鱼类和生态基带中的一种以上;池塘或工厂化养殖车间的养殖尾水排入沉淀沟渠,尾水水体的沉淀物沉降集中于斜槽内,尾水再通过栅栏(5)汇入集污锥底圆池(9)内形成环流,使水中悬浮物集中于集污锥底圆池(9)底;经集污锥底圆池(9)沉淀和紫外线杀菌后的尾水通过一级过滤坝(10)后进入曝气池(11),对水体不断增氧曝气处理水体;经过曝气池(11)处理的尾水通过二级过滤坝(13)进入生态塘(12),对尾水进行最后生物处理;经生态塘(12)处理的水体可通过抽水设备和管道回流进行再次净化处理,或是回流作养殖的循环用水,或是作灌溉之用,或是检测达标直排江河湖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尾水沟渠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沟渠段、集污锥底圆池(9)、曝气池(11)和生态塘(12)内都安装有水质监测探头(4),水质监测探头(4)都通过导线连接有显示控制器(8),水质监测探头(4)的监测数据汇总至显示控制器(8)分析,以便对系统各部分的尾水处理效果进行评估研究,适时调整系统各部分的尾水处理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尾水沟渠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塘(12)中种植有挺水植物并放置水生植物生态浮床和或滤食性鱼类,对尾水进行最后生物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尾水沟渠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池(11)的底部放置有纳米增氧盘(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尾水沟渠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过滤坝(10)和二级过滤坝(13)的坝体内放置有生态制剂和载体;所述的生态制剂为芽孢杆菌或EM菌,所述的载体为珊瑚石或火山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尾水沟渠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最下级沟渠段与集污锥底圆池(9)连通的备用排污管(6)的位置低于一级过滤坝(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6590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