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气流泄露的灭弧筒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212072.3 | 申请日: | 2020-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62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李继强;王成全;刘宗杰;王巨丰;王国锋;徐宇恒;王嬿蕾;唐佳雄;张清河;庞智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T19/04 | 分类号: | H01T19/04;H01T1/08 |
| 代理公司: | 南宁智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29 | 代理人: | 邓世江 |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流 泄露 灭弧筒 装置 | ||
1.一种防气流泄露的灭弧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1)、弹簧(2)、导线(3)、产气组件(5)、灭弧筒(6)和感应线圈(7),所述转盘(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凹槽,若干个凹槽设置在同一个圆线上,产气组件(5)放置在凹槽内,弹簧(2)设置在凹槽的底部,一端与产气组件(5)的底部连接,产气组件(5)通过导线(3)与感应线圈(7)连接,所述感应线圈(7)设置在杆塔上,所述灭弧筒(6)的一端侧壁内部设置为斜面(4),所述产气组件(5)卡设在灭弧筒(6)的斜面(4)构成的通孔内,所述灭弧筒(6)与转盘(1)相对设置,且与转盘(1)相对旋转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气流泄露的灭弧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4)设置为圆形斜面或者方形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气流泄露的灭弧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气组件(5)包括第一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A)、包裹层(12A)、第一气丸底座(13A)、第一气丸(14A)和第一喷气孔(15A),所述第一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A)设置在第一气丸底座(13A)上,所述第一气丸(14A)设置在第一气丸底座(13A)的一侧,所述包裹层(12A)包裹在第一气丸底座(13A)和第一气丸(14A)的外侧,并贴合设置,所述包裹层(12A)与第一气丸(14A)的贴合处设置有第一喷气孔(15A),所述包裹层(12A)设置为硬质层,所述第一气丸(14A)被触发燃烧,所述包裹层(12A)的侧壁对第一气丸(14A)进行径向约束,两端对第一气丸(14A)进行轴向约束,第一气丸(14A)产生的气体从第一喷气孔(15A)喷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气流泄露的灭弧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气组件(5)包括第二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B)、限位框(12B)、第一套筒(13B)、第二气丸底座(14B)、第二气丸(15B)和第二喷气孔(16B),所述第二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B)设置在第二气丸底座(14B)上,所述第二气丸底座(14B)与第二气丸(15B)连接设置,所述第一套筒(13B)套设在第二气丸(15B)的外侧,所述限位框(12B)卡套在第一套筒(13B)和第二气丸底座(14B)的外侧,所述限位框(12B)上设置有第二喷气孔(16B),所述第二气丸(15B)被触发燃烧产生气体,所述第一套筒(13B)对气体产生径向约束,限位框(12B)对气体产生轴向约束,第二气丸(15B)内燃烧速度加快,气体从第二喷气孔(16B)喷出,所述限位框(12B)和第一套筒(13B)均设置为硬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气流泄露的灭弧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气组件(5)包括第三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C)、限位桶(12C)、第二套筒(13C)、第三气丸底座(14C)、第三气丸(15C)和第三喷气孔(16C),所述第三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C)设置在第三气丸底座(14C)上,所述第三气丸底座(14C)与第三气丸(15C)连接设置,所述第二套筒(13C)套设在第三气丸(15C)的外侧,所述限位桶(12C)卡套在第二套筒(13C)和第三气丸底座(14C)的外侧,所述限位桶(12C)上设置有第三喷气孔(16C),所述第三气丸(15C)被触发燃烧,所述第二套筒(13C)对第三气丸(15C)进行径向约束,所述限位桶(12C)对第三气丸(15C)进行轴向约束,第三气丸(15C)产生的气体从第三喷气孔(16C)喷出,所述限位桶(12C)和第二套筒(13C)均设置为硬质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气流泄露的灭弧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气组件(5)包括第四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D)、上框体(12D)、第三套筒(13D)、第四气丸底座(14D)、第四气丸(15D)、下框体(16D)和第四喷气孔(17D),所述第四触发信号输入端子(11D)设置在第四气丸底座(14D)上,所述第四气丸底座(14D)与第四气丸(15D)连接设置,所述第三套筒(13D)套设在第四气丸(15D)的外侧,所述上框体(12D)与下框体(16D)可拆卸连接,且上框体(12D)与下框体(16D)卡套在第三套筒(13D)和第四气丸底座(14D)的外侧,所述第四喷气孔(17D)设置在下框体(16D)上,所述第四气丸(15D)被触发燃烧产生气体,所述第三套筒(13D)对气体产生径向约束,所述上框体(12D)和下框体(16D)结合对气体产生轴向约束,所述第四气丸(15D)内燃料燃烧速度加快,气体从第四喷气孔(17D)喷出,所述上框体(12D)、下框体(16D)和第三套筒(13D)均设置为硬质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1207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五金管道内部除锈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冰箱制冷风道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