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焚烧炉用旋转炉排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88975.2 | 申请日: | 2020-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18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 发明(设计)人: | 方白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凯锐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G5/44 | 分类号: | F23G5/44;F23H9/00;B02C18/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王杰 |
| 地址: | 624000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焚烧 旋转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炉用旋转炉排,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第一燃气进口,所述箱体的另一侧设有烟气出口,所述烟气出口下设有进料口,所述第一燃气进口下端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一侧设有第一炉排,所述第一炉排的一侧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啮合连接,所述第一炉排的另一侧与工字型的转轮下端啮合连接,所述转轮上端啮合连接有第二炉排,所述第二炉排设置在第一炉排之上,所述第一炉排和第二炉排之间设有连接柱,用于解决现有炉排固定且不能使垃圾充分燃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焚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炉用旋转炉排。
背景技术
燃烧炉排多为锅炉或工业炉中堆置固体燃料并使之有效燃烧的部件。整个炉排主要包括框架和炉排片两个部分。炉排片通常用铸铁制造,组装后片与片之间保持必要的通风缝隙,并且往往还在炉排下边设置可以调节风量的分隔的通风室,以便空气通过缝隙进入燃料层燃烧。烧尽后的灰渣用人工或机械方法排出,现有的炉排多为固定,且不能使垃圾充分燃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用旋转炉排,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如:现有炉排不能使垃圾充分燃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垃圾焚烧炉用旋转炉排,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第一燃气进口,所述箱体的另一侧设有烟气出口,所述烟气出口下设有进料口,所述第一燃气进口下端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一侧设有第一炉排,所述第一炉排的一侧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啮合连接,所述第一炉排的另一侧与工字型的转轮下端啮合连接,所述转轮上端啮合连接有第二炉排,所述第二炉排设置在第一炉排之上,所述第一炉排和第二炉排之间设有连接柱。
优选的,所述第一炉排和第二炉排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外齿和第二外齿,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设有旋转齿,所述旋转齿与第一外齿和第二外齿均为啮合连接,所述输出轴外侧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在箱体的侧壁上,所述输出轴的一端穿过外壳连接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与输出轴啮合连接的第一炉排进行转动,外壳用于保护旋转电机的输出轴,避免箱体内的温度过高,对旋转电机的输出轴造成影响,同时,也避免人员与旋转状态的输出轴接触。
优选的,第一炉排包括圆环、设置在圆环外侧的第一圆环桶、用于连接圆环和第一圆环桶的切割刀片,所述切割刀片呈等间距分布,所述第一外齿设置在第一圆环桶的外侧切割刀片可以切割垃圾及已经燃烧后的固体燃渣,垃圾或固体燃渣跟随第一炉排旋转时,第一圆环桶用于防止垃圾或固体燃渣做离心运动并四处飞溅。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包括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设置在靠近旋转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柱设置在远离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一圆环桶上设有第二圆环桶,所述第一炉排的顶部和第二炉排的底部均设有用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滑动的滑槽,所述第二炉排设置在第二圆环桶内,所述第二外齿设置第二圆环桶外侧,所述第二圆环桶的底部开口朝向第一圆环桶的顶部开口处,第一炉排和第二炉排在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炉排的顶部和第二炉排的底部均设有用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滑动的滑槽,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位置不发生变化,所述第二圆环桶的底部开口朝向第一圆环桶的顶部开口处,使在第二炉排还未充分燃烧的垃圾由第二圆环桶落入第一圆环桶内,继续燃烧。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设有两个,在第一炉排和第二炉排之间还设有第二燃气进口,第二燃气进口依次穿过箱体和靠近旋转电机一侧的第一连接柱并伸入第一圆环桶内,当垃圾过多时,第一炉排和第二炉排之间可能发生燃烧不充分的情况,加入第二燃气进口,可以使在第二炉排和第一炉排之间的垃圾再次充分燃烧。
优选的,在进料口下设有第一点火枪,在远离旋转电机的第二连接柱上设有第二点火枪,第一点火枪用于垃圾第一次焚烧,第二点火枪用于点燃第一炉排和第二炉排之间的第二燃气进口排出的可燃气体,可以使在第二炉排和第一炉排之间的垃圾再次充分燃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凯锐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凯锐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889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分泌病人用服药饮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