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温针灸隔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85115.3 | 申请日: | 2020-0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11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训浩;谭银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H3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杨柳岸 |
| 地址: | 404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灸 隔热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针灸隔热器,属于温针灸设备领域,包括两个互相配合的隔热单元,隔热单元包括第一隔热网、第二隔热网及筒壁,第一隔热网及第二隔热网依次设置在筒壁上;一个隔热单元转动连接在另一个隔热单元上,两个隔热单元之间贯通设置有用于毫针通过的通孔,隔热单元之间还设置有用于约束两个隔热单元位置的锁紧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隔热网可以防止温针灸时产生的热灰对患者造成烫伤;可以通过开口在第二隔热网上进行隔物灸的同时将热量传递至毫针上,减少毫针的热量散失,增强温针灸的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针灸设备领域,涉及一种温针灸隔热器。
背景技术
灸法用于防治疾病已经有千年历史,是我国中医传统治病方法之一,经过发展现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等作用和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普遍为人们所接受,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各级医院广泛运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灸法分为艾灸和非艾灸两类,其中,温针灸和隔物灸是艾灸中的两种。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该法在毫针针刺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或截取的一小段艾条置于针柄上点燃,通过毫针将热力传入穴位。隔物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根据间隔物品的不同,称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隔附子灸等。
温针灸存在烫伤、热力传到不够的问题。温针灸在操作过程中针尾的艾绒等燃烧,燃烧后产生的热灰容易掉落,造成患者皮肤烫伤,对治疗效果也产生影响。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在操作时用小纸片置于温针灸操作的局部皮肤上预防烫伤,但小纸片易燃,安全系数较低。同时温针灸艾燃烧产生的热量能通过针体传入身体使热直达病处,但在热量传到中会有散失,会影响治疗效果,不能使治疗效果最大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针灸隔热器,能够在进行温针灸的同时防止热灰烫伤患者的皮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温针灸隔热器,包括两个互相配合的隔热单元,所述隔热单元包括第一隔热网、第二隔热网及筒壁,所述第一隔热网及所述第二隔热网依次设置在所述筒壁上;两个所述隔热单元之间贯通设置有用于毫针通过的通孔,所述隔热单元之间还设置有用于约束两个所述隔热单元位置的锁紧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热网及所述第二隔热网与所述筒壁垂直,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隔热网所在的平面垂直。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热网远离所述第二隔热网的一侧上设置有防止热灰逸出的围挡。
可选地,所述围挡的高度为0.5cm至1cm。
可选地,所述筒壁上贯穿设置有用于存取物料的开口。
可选地,两个所述隔热单元远离所述锁紧器的一端互相铰接。
可选地,所述锁紧器为卡扣。
可选地,所述隔热单元为半圆柱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热网的网孔孔径为0.05mm至0.10mm。
可选地,所述第二隔热网的网孔孔径为1.25mm至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两个互相配合的隔热单元之间设置有用用于毫针通过的通孔,隔热单元上设置有第一隔热网,可以防止温针灸时产生的热灰对患者造成烫伤;(2)隔热单元上还设置有第二隔热网,筒壁上设置有用于物料通过的开口,可以在第二隔热网上进行隔物灸,进一步加强治疗效果的同时将热量传递至毫针上,减少毫针的热量散失,增强温针灸的治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未经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851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