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蓄电池漏液检测功能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78996.6 | 申请日: | 2020-0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26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梁润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润康 |
| 主分类号: | G01M3/16 | 分类号: | G01M3/16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启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03 | 代理人: | 方启荣;方萤玉 |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蓄电池 检测 功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蓄电池漏液检测功能的装置,解决现有人工巡查蓄电池漏液不及时且人力成本高的问题,包括电池本体,电池本体的顶部设有电池极,还包括漏液检测带、监视线、信号处理模块和主控模块。电池极的外侧安装有导电材料做成漏液检测带;监视线的一端与漏液检测带连通,监视线的另外一端接地,监视线的两端之间还设有带辅助触点的熔丝;信号处理模块的一端与辅助触点连接,另外一端与主控模块连接。电池漏液到漏液检测带使得熔丝熔断并且辅助触点产生开关量信号,开关量信号经信号处理模块处理后传输到主控模块根据程序进行处理。电池漏液情况将得到实时检测,可靠性高且人力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蓄电池漏液检测功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各种电力设备,一些关乎国民生活的环节,对设备可靠性要求极高。而对于设备而言,最基础的要素便是电力供应,因此稳定的电力资源供应是重中之重。很多关键的行业往往都会配备不间断电源以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常见的不间断电源都是由单组或者多组的蓄电池组成,蓄电池会因为电池质量问题或者使用周期过长问题而出现电池漏液问题,一旦出现电池出现漏液问题,容易引发电池短路,电池短路除了会影响电力正常供应之外,还会损坏设备,更有甚者还会引发火灾隐患。针对电池漏液的隐患,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定期安排人员去巡查,但是这种依赖巡查人员检查手段,存在监测不够及时、监测不够准确和人力成本高等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实时且准确的检测装置去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蓄电池漏液检测功能的装置,该具有蓄电池漏液检测功能的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人力成本低,在应用时可实时检测蓄电池的漏液情况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蓄电池漏液检测功能的装置,包括电池本体,电池本体上设有凸出于其顶面的电池极,该电池极分为正极柱和负极柱,特别地:还包括漏液检测带、监视线、信号处理模块和主控模块;漏液检测带安装于电池极的外侧,该漏液检测带为导电材料做成的,漏液检测带为绕电池极分布的环状结构;监视线为导体,监视线的一端与漏液检测带连通,监视线的另外一端接地,监视线的两端之间还设有熔丝;熔丝上设有辅助触点;信号处理模块的一端与辅助触点电性连接,信号处理模块的另外一端与主控模块电路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每一块蓄电池的上方分别设有正极柱与负极柱两个电池极,两个电池极的外侧各自设有导电材料做成的漏液检测带,各漏液检测带均环绕着电池极,两个漏液检测带上分别接有两条监视线,两条监视线的另外一端分别接地,两条监视线的中间段均设有带辅助触点的熔丝,两个熔丝上的辅助触点分别接入两个独立的信号处理模块,两个信号处理模块分别接入主控模块当中。当蓄电池出现漏液时,电池流出的电池液将会向外渗漏到电池极外围设有的漏液检测带当中。泄漏的电池液浸泡漏液检测带将会使得漏液电池与漏液检测带导通,漏液电池中的电流将会随着泄漏电池液通过漏液检测带往漏液检测带相连的监视线导通。由于监视线上设有熔丝,一旦漏液电池的电流经过熔丝时,熔丝将会断开,隔绝电流与监视线的接地端相通,避免漏液电池继续短路损坏设备引发火灾。当熔丝断开时,熔丝上的辅助触点接通,产生一个开关量信号,开关量信号将传送到该熔丝所连的信号处理模块中,开关量信号经过信号处理模块处理后变成一个稳定可检测的信号进一步传输到主控模块当中。主控模块收到信号后,由编制好的程序进行相应的操作,对相关人员进行通知警告。
进一步地:信号处理模块为运算放大器。采用运算放大器可以将信号检测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有效放大,便于下一级电路的主控模块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主控模块为STM32单片机模块。STM32单片机模块是市面上常见且功能强大的单片机模块,设有丰富的扩展接口。
进一步地:漏液检测带为锡纸做成的。锡纸是市面上常见且成本低的导电材料,当电池出现漏液情况时,泄漏的电池液浸泡锡纸时使得泄漏的电池与锡纸导通,方便下级电路检测到电池漏液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润康,未经梁润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789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力开发用育儿装置
- 下一篇:加液管固定装置及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