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上料卸料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73849.X | 申请日: | 2020-0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12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任万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恒昌宇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47/92 | 分类号: | B65G47/9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田江飞 |
| 地址: | 300110 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卸料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上料卸料机构,包括导杆、导向槽和转盘,所述导杆上安装电磁铁,所述电磁铁沿着导杆滑动,所述电磁铁上表面设有导电柱,所述导向槽内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沿着导向槽滑动,所述转盘上表面设有圆柱,所述圆柱上安装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可围绕圆柱转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滑块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设有长孔,所述导电柱深入长孔内并于长孔内壁接触,所述连接杆上包裹绝缘层,所述导向槽内表面的后半部分粘贴绝缘层,所述导向槽连接电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电磁铁吸附的方式来抓取零件,实现全自动上料卸料的技术效果,整个装置结构简单,维护也方便,成本也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生产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上料卸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持续上料和卸料是必要的工作过程,现有的上料和卸料方式比较多样,有纯人工上料卸料的,也有采用人工辅助半自动化上料的,还有使用机械手全自动上料卸料的;采用纯人工上料卸料或者人工辅助的半自动上料卸料都比较耗费体力,提升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使用机械手全自动上料卸料的工作成本比较高,并且机械手的维护成本也非常大,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上料卸料机构。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上料卸料机构,包括导杆、导向槽和转盘,所述导杆上安装电磁铁,所述电磁铁沿着导杆滑动,所述电磁铁上表面设有导电柱,所述导向槽内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沿着导向槽滑动,所述转盘上表面设有圆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上安装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可围绕圆柱转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滑块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设有长孔,所述导电柱深入长孔内并于长孔内壁接触,所述连接杆上包裹绝缘层,所述导向槽内表面的后半部分粘贴绝缘层,所述导向槽连接电源。
所述导杆为不导电的绝缘导杆。
所述导电柱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电磁铁上表面上。
所述连接杆为导电材料制成的杆状结构。
所述转盘和立柱圆柱均为绝缘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新型上料卸料机构,采用电磁铁吸附的方式来抓取零件,实现全自动上料卸料的技术效果,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只需要一个电机驱动就饿能够满足上料卸料的要求,维护也方便,成本也低,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上料卸料机构在初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上料卸料机构在转动四分之一圆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上料卸料机构在转动四分之二圆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上料卸料机构在转动四分之三圆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导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杆;2、导向槽;3、转盘;4、电磁铁;5、导电柱;6、滑块;7、圆柱;8、连接杆;9、长孔;10、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恒昌宇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恒昌宇数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738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反射电致变色功能的汽车后视镜
- 下一篇:新型下料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