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电源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83817.0 | 申请日: | 2020-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20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吴柳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柳凯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50/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惠智天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81 | 代理人: | 刘莹莹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电源 | ||
1.一种移动电源,所述移动电源与智能终端连接,并对智能终端进行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包括至少一个作为载体的电源本体、至少一个提供智能终端支架作用的支架承载部;
所述支架承载部一侧与电源本体活动连接,并收纳设置在电源本体旁侧,所述支架承载部相反于电源本体的一侧面设置有提供无线充电的支架无线发射线圈,所述支架无线发射线圈与电源本体内部电路相互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本体包括外壳体、可充放电池包、第一控制电路板、输出接口、输入接口,在所述外壳体内部设置有可充放电池包、第一控制电路板,在外壳体外表面设置输出接口、输入接口,所述输出接口、输入接口、可充放电池包分别与第一控制电路板相互电性连接;
所述支架无线发射线圈与第一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承载部包括至少一个转动板结构,所述转动板的一侧与电源本体的一侧面相互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连接方式包括:
所述转动板的一侧与电源本体的一侧面通过阻尼转轴设置;
或所述转动板的一侧与电源本体的一侧面相互卡接设置;
或所述转动板的一侧与电源本体的一侧面相互磁吸连接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倚靠在所述支架承载部上,所述外壳体对应所述智能终端的边侧位置设置有固定智能终端的卡位结构,所述卡位结构的方式包括:
所述外壳体对应所述智能终端的底边侧凹陷形成卡位槽,所述智能终端的边侧部分插入卡位槽内;
或所述外壳体对应所述智能终端的边侧延伸出卡位凸起,所述智能终端的边侧部分与卡位凸起卡接;
或所述外壳体对应所述智能终端的边侧底面设置有防滑硅胶,所述智能终端的边侧底面与防滑硅胶相互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承载部包括一个弯折结构体,所述弯折结构体表面界定为至少两个充电区,每个所述充电区分别设置有无线发射线圈,并都和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本体还包括可收纳充电线,所述电源本体的侧壁凹槽形成收纳槽,所述可收纳充电线一侧固定设置在所述收纳槽内,另一侧可选择收纳状态;
所述可收纳充电线与移动电源部的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承载部上边侧与电源本体的上边侧相互铰接设置,或磁吸固定设置,或卡接固定设置,形成倒“V”字型的桌面支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承载部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板、及至少一个滑动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边侧与电源本体上边侧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面向所述智能中的一侧滑动设置所述滑动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底侧边直接延伸,或者铰接设置有承载智能终端的弯折体。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意之一所述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承载部与智能终端的接触方向的最外侧面设置有防滑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柳凯,未经吴柳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8381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思政宣传用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质检测无人机取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