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和储能装置的供热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75509.3 | 申请日: | 2020-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39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平;蔡卓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F24D15/02 | 分类号: | F24D15/02;F24D15/04;F24D11/00;F24D19/10;F25B30/06;F25B41/00;F25B41/06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1 | 代理人: | 成伟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联合 空气 源热泵 装置 供热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和储能装置的供热系统,涉及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应用系统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储能装置和空气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的进风口连接有进风系统,进风系统包括加热桶和插入加热桶底部的保温管,保温管内设有多个电加热模块,保温管的进气端处设有温度传感器A;空气源热泵连接有供暖系统;太阳能电池板与储能装置相连;太阳能电池板还与空气源热泵和电加热模块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A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还连接有温度传感器B和电量检测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进行结合从而进行供热,有效地避免空气源热泵在室外空气温度过低时引起的供热能力和性能系数降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和储能装置的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热空气源热泵有利于节能减排,作为重要的太阳能结合空气能制热技术,在直膨式、水箱换热式、相变蓄热式等系统结构的研发方面,己经取得长足进展。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是一种结合太阳能光热转换和光伏发电的综合FF型系统,该系统将光伏组件用作集热器的一部分,通过集热器背部管道中流动的工质将光伏组件中的热量加以利用,如进行建筑物采暖、供应生活热水等。空气源热泵是以空气为低温热源,通过输入少量电能驱动,将低位能源转化为高位能源的离效节能技术,具有安装方便,能源利用率高等优点。现有技术存在太阳能作为辅助热源不能有效地避免空气源热泵等在室外空气温度过低时引起的供热能力和性能系数降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和储能装置的供热系统,以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和储能装置的供热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储能装置和空气源热泵;所述空气源热泵的进风口连接有进风系统,所述进风系统包括加热桶和插入加热桶底部的保温管,所述保温管内设有多个电加热模块,所述保温管的进气端处设有温度传感器A;所述空气源热泵连接有供暖系统;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储能装置相连,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储能电池A和储能电池B,所述储能电池A和储能电池B均分别与空气源热泵和电加热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还与空气源热泵和电加热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A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还连接有用于检测环境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B、用于检测储能装置剩余电量的电量检测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桶内固定有多个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固定有用于固定保温管的抱箍。
进一步地,所述供暖系统包括储热水箱以及安装在储热水箱内的热交换管路,所述热交换管路与空气源热泵的循环管路相连;所述储热水箱的出水管连接地暖系统或供暖系统的进水管和热水出水口,所述地暖系统、供暖系统的出水管连接储热水箱的回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冷凝器、压缩机、蒸发器、电子膨胀阀,所述冷凝器、压缩机、蒸发器、电子膨胀阀经冷媒循环管路依序循环连接,冷媒循环管路中设有循环流动的冷媒,冷凝器的管路还与热交换管路对应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桶为一不锈钢桶体,所述不锈钢桶体的壁厚为 0.1-0.5cm。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还连接有用于进行天气预测的天气预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太阳能照度的太阳辐射检测模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上述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和储能装置的供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充电控制:
通过所述电量检测模块分别对储能装置中的储能电池A和储能电池B的剩余电量进行检测,确定太阳能电池板的是对储能电池A进行充电还是对储能电池B进行充电;
加热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755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地启停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九轴联动加工中心立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