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中位锁止的多路阀自锁自复位控制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66712.4 | 申请日: | 2020-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67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庞媛媛;杜万庆;杨钧;杜庆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市黄河软轴控制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31/46 | 分类号: | F16K31/46;F16K31/60;F16K35/02 |
| 代理公司: | 洛阳启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4 | 代理人: | 吴楠 |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中国(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中位锁止 多路阀 复位 控制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中位锁止的多路阀自锁自复位控制器,包括转杆和控制器壳体,所述转杆的外侧面滑动套接有套筒,套筒的下端设有固定圈,固定圈的下端一体连接有限位圈,所述固定圈的直径大于限位圈,控制器壳体的上方设有限位板,限位板的中间位置开有滑槽,滑槽的中间位置设有限位孔,限位孔的内径与限位圈的外径相配合,限位板的一侧通过一体结构的连接板与控制器壳体外侧固定连接,转杆的下端依次穿过滑槽和控制器壳体且尾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本带中位锁止的多路阀自锁自复位控制器能够有效的防止转杆误操作出现的事故,提升安全实用性,同时实现转杆使用后的自动复位,使得操作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轴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中位锁止的多路阀自锁自复位控制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多路阀控制器,大多都是通过转杆控制软轴收放,但是在转杆转动到位后需要手动再扳回原位,操作繁琐,同时转杆位于中间位置静止时受到外力干扰或者人工误操作导致转杆转动,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带中位锁止的多路阀自锁自复位控制器,能够有效的防止转杆误操作出现的事故,提升安全实用性,同时实现转杆使用后的自动复位,使得操作更加方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中位锁止的多路阀自锁自复位控制器,包括转杆和控制器壳体,所述转杆的外侧面滑动套接有套筒,套筒的下端设有固定圈,固定圈的下端一体连接有限位圈,所述固定圈的直径大于限位圈,控制器壳体的上方设有限位板,限位板的中间位置开有滑槽,滑槽的中间位置设有限位孔,限位孔的内径与限位圈的外径相配合,限位板的一侧通过一体结构的连接板与控制器壳体外侧固定连接,转杆的下端依次穿过滑槽和控制器壳体且尾端固定连接有齿轮,齿轮的下端啮合连接有齿条,齿条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与外部的软轴连接,连接杆的外侧面套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设置于连接杆两侧的弹簧隔套内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杆的上端固定有手柄球,转杆与手柄球之间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套筒的上端外侧面设有提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杆的外侧面与套筒的内侧面上端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板的形状为弧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与控制器壳体的外侧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带中位锁止的多路阀自锁自复位控制器结构紧凑,操作方便,使用时占用空间小,可以有效的防止转杆误操作,同时实现转杆使用后的自动复位,限位圈和限位孔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将转杆固定在中位,通过提拉套筒实现转杆的解锁,第一弹簧和弹簧隔套的设置可以在转杆摆动到位后,自动回复原位,操作方便,而且大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球、2转杆、3套筒、4提环、5固定圈、6限位圈、7滑槽、8限位板、9连接板、10控制器壳体、11齿轮、12齿条、13弹簧隔套、14第一弹簧、15连接杆、16第二弹簧、17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市黄河软轴控制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市黄河软轴控制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667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金属链条刮泥机自动张紧装置
- 下一篇:伺服阀检测工作台用冷却回温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