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试验告警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34372.7 | 申请日: | 2020-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28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 发明(设计)人: | 刘寅生;苏继栋;刘志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霞光电力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19/145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33 | 代理人: | 李冬梅 |
| 地址: | 065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试验 告警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缆试验告警装置。包括将高压绝缘导线夹持在试验电缆端部的线夹、套在线夹外的高压绝缘护套和与高压绝缘导线连接的测试装置;还包括声音报警器和/或光闪报警器;测试装置通过高压绝缘导线给试验电缆施加高压电时将声音报警器和/或光闪报警器启动。通过线夹将高压绝缘导线夹持在试验电缆端部,线夹外套有高压绝缘护套,且高压绝缘护套将试验电缆与线夹连接处包裹住,有效避免因电缆端部距配电柜表面或横梁等导电部分太近而造成无法升到规定耐压值的问题;与高压绝缘导线连接的测试装置给试验电缆提供高电压,同时启动声音报警器和/或光闪报警器,声音和/或光闪警报对远端监护人员和近端无关人员都能起到有效警示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电力设备高压试验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试验告警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电缆因其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以及不影响城市美观等因素,在城市电网建设中得到大面积应用。当电缆进行高压试验(如绝缘试验、耐压试验等)时,试验区域分为近端试验区域和远端监护区域。目前试验方法是在近端试验区设置耐压(高压)试验设备,试验人员操作加压设备;在远端看护区指派专人进行监护,防止自身或者外来人员误入试验区域或误碰带电电缆。
目前,一般电缆长度均在2公里以上,电缆两端距离较远,当电缆加上电压后,远端监护区域并没有提示,需要依赖试验人员通知,然而,如果试验人员忘记通知或者实际试验的场所无法发出信号,通过对讲机等通讯工具无法保证有效沟通,将会造成事故,且无法保证试验人员以及监护人员在试验过程中安全。现在的电缆试验中,经常遇到电缆端部距离配电柜表面或横梁等能导电的部件太近而无法升到规定耐压值,或者为了试验处于缝隙中的电缆,将其弯曲至合适位置,造成电缆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且起到有效警示作用的一种电缆试验告警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缆试验告警装置,包括:用于将高压绝缘导线夹持连接在试验电缆端部的线夹、套在所述线夹外的高压绝缘护套和与所述高压绝缘导线连接的测试装置;
还包括声音报警器和/或光闪报警器;所述测试装置通过所述高压绝缘导线给所述试验电缆施加高压电时将所述声音报警器和/或光闪报警器启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测试装置外壁的卷线器;所述卷线器用于收纳所述高压绝缘导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卷线器包括:中空圆柱状的用于缠绕所述高压绝缘导线的卷线筒、轴向贯穿所述卷线筒的支撑杆和固定所述支撑杆的U型架;所述卷线筒的端部设有把手;所述U型架的两端与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且其横杆固接在所述测试装置侧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卷线筒侧壁还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限位缠绕在所述卷线筒外的所述高压绝缘导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固定安装件,所述固定安装件用于将所述测试装置固定在配电柜表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安装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测试装置侧壁的安装板和与所述安装板一侧垂直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安装板表面设有能够固定所述测试装置的卡接槽;所述固定板设有螺栓能够贯穿的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为至少三个;所述螺栓的端部设有橡胶垫。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的底面开设有十字形的凹槽,每个凹槽的底面铰接有伸出于底面的弯折板,所述弯折板的弯折角度大于等于120°;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还固接有配重块。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测试装置上还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测试装置的开启或关闭。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霞光电力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河北霞光电力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343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