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反射镀膜液及其制备方法、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642792.4 | 申请日: | 202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5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夏善慧;王怡馨;陈汉舟;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材(合肥)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D175/06 | 分类号: | C09D175/06;C09D7/61;C09D7/63;C08G18/77;C08G18/66;C08G18/42;C08G18/34;C08G18/10;C03C17/32;H01L31/048;H01L31/0216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管秋香 |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射 镀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太阳能电池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反射镀膜液及其制备方法、太阳能电池组件,所述的方法包括:将聚氨酯乳液与钛酸酯偶联剂进行混合,得到混合体系;在溶剂存在下,在所述混合体系中加入空心二氧化硅粒子和可选助剂进行混合,得到减反射镀膜液;所述聚氨酯乳液与所述钛酸酯偶联剂的重量比为30‑50:1;本发明中,钛酸酯偶联剂发生水解,并与后续加入的空心二氧化硅粒子反应,实现了聚氨酯体系与空心二氧化硅粒子的可靠连系,如此,不仅提高了空心二氧化硅粒子的均匀分散,进而提高了透光率的增益效果,而且,由于镀膜液中组分的协同配合,钛酸酯偶联剂实现了桥连的效果,使得减反射膜层的强度更高,耐候性能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反射镀膜液及其制备方法、太阳能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光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只要满足一定照度条件的光照到,瞬间就可输出电压及在有回路的情况下产生电流。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结构由光伏玻璃、胶膜、电池片和背膜等部分组成,其中,随着人们对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不断优化,太阳能电池组件中晶体硅电池片的转换效率已接近极限值,继续依靠提高电池片本身效率来提高光伏组件的实际输出功率变得十分困难,但是可以通过增加光强度等其他方式来提高效率,例如目前人们普遍采用的一种含铁量较低的玻璃作为太阳能电池组件用的光伏玻璃,这种玻璃在可见光波段具有较高的透过率,但是由于光伏玻璃与空气之间的折射率差异,光伏玻璃对可见光仍存在约8%的反射,通过在光伏玻璃表面涂制一层减反射膜可以有效的提高光的透过率,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
目前,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制备氧化硅减反射膜较为成熟的技术,但是现有的技术方案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减反射膜层与衬底玻璃的结合性能差,在户外的严苛环境中使用时,容易发生脱落,不耐擦洗;又如,减反射膜层的表面覆盖了大量的羟基,导致膜层容易发生吸水潮解,减反射膜层在户外的太阳能光伏组件中长期使用后,减反射性能将逐渐衰减甚至是完全消失。为了满足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使用要求,光伏玻璃表面的减反射膜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宽谱增透效果,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膜基结合力和自清洁疏水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减反射镀膜液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减反射镀膜液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
将聚氨酯乳液与钛酸酯偶联剂进行混合,得到混合体系;在溶剂存在下,在所述混合体系中加入空心二氧化硅粒子和可选助剂进行混合,得到减反射镀膜液;
所述聚氨酯乳液与所述钛酸酯偶联剂的重量比为30-50:1。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聚氨酯乳液的固含量为5-12%,所述聚氨酯乳液中聚氨酯的粒径为80-100nm。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钛酸酯偶联剂为单烷氧基焦磷酸酯型偶联剂。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聚氨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有机溶剂存在下,将多元醇、异氰酸酯、催化剂和扩链剂在50-70℃下搅拌反应30-90min,然后加入中和剂、去离子水中止反应,得到所述聚氨酯乳液。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多元醇为分子量在1000-5000的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或聚丙烯酸多元醇。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异氰酸酯为含氟异氰酸酯,优选地,所述的含氟异氰酸酯为4-氟苯基异氰酸酯、3-氟苯甲基异氰酸酯、3-三氟甲基-4-氟苯基异氰酸酯中的一种。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扩链剂为二羟甲基丙酸或二羟甲基丁酸。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中和剂选自三乙胺、氨水、氢氧化钠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材(合肥)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中建材(合肥)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427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