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交通电力系统用能量逆变回馈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637932.9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8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杰 |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5K7/14;H05K7/20;H02J3/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丽伟 |
| 地址: | 236400 安徽省阜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交通 电力系统 能量 回馈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电力系统用能量逆变回馈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贴合有回馈装置,所述回馈装置的左右两侧底部均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短板、圆板、凸板、槽板、第一螺纹杆和第一把手,所述短板的右侧与回馈装置的左侧底部相固接。从而使圆板转动带动内侧凸板对凹槽进行卡接固定,完成装置的安装,防止了装置受力偏移,保证了支撑稳定,完成两个装置的安装,避免了震动后发生前后脱离,保证了装置的整齐度,防止了表面损坏,且保证了装置之间的散热效果,确保了正常使用,实现了装置顶部的保护,防止了灰尘直接落入,省去了经常清理的麻烦,降低了使用难度,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量逆变回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轨道交通电力系统用能量逆变回馈装置。
背景技术
能量逆变回馈装置指当电动机所传动的位能负载下放时,电动机将可能处于再生发电制动状态;或当电动机从高速到低速减速时,频率可以突减,但因电机的机械惯性,电机可能处于再生发电状态,传动系统中所储存的机械能经电动机转换成电能,通过逆变器的六个续流二极管回送到变频器的直流回路中。
现有的轨道交通电力系统用能量逆变回馈装置在使用时底部支架与装置直接贴合没有固定,受力容易发生偏移,影响支撑稳定,并且装置之间连接为贴合放置,受到震动容易前后脱离,导致装置参差不齐,而且装置之间容易发生摩擦,造成表面损坏,贴合时散热效果降低,影响正常使用,同时顶部散热口没有保护,容易进入灰尘,需要经常清理,增加了使用难度,不符合现代人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电力系统用能量逆变回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轨道交通电力系统用能量逆变回馈装置在使用时底部支架与装置直接贴合没有固定,受力容易发生偏移,影响支撑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交通电力系统用能量逆变回馈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贴合有回馈装置,所述回馈装置的左右两侧底部均安装有固定机构;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短板、圆板、凸板、槽板、第一螺纹杆和第一把手;
所述短板的右侧与回馈装置的左侧底部相固接,所述短板的正面与圆板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圆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凸板的内侧相固接,位于左侧所述凸板的外壁与槽板的内壁滑动卡接,所述槽板的顶部与第一螺纹杆的底部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顶部与第一把手的底部相固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壁上方螺纹连接有横板,两个所述横板的内侧分别与回馈装置的左右两侧下方相固接,所述圆板、凸板、槽板和第一螺纹杆组成转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均加工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内壁顶部分别与内侧的凸板的顶部相抵紧。
优选的,所述回馈装置的正面右侧上下均固接有支架,两个所述支架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连接机构;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三角板、弯板、第一滑槽、第一圆块、竖杆、曲块、第二螺纹杆和第二把手;
两个所述三角板的内侧分别与支架的上下两侧相固接,两个所述三角板的正面分别与弯板的内壁转动相连,两个所述弯板的正面左侧均加工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分别与第一圆块的外壁滑动卡接,两个所述第一圆块的正面分别与竖杆的后端面外侧转动相连,两个所述竖杆的外壁分别与支架的上下两侧间隙配合,两个所述竖杆的内侧分别与曲块的上下两侧相抵紧,所述曲块的左侧与第二螺纹杆的右侧相固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壁左侧与支架的左侧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左侧与第二把手的右侧相固接。
优选的,所述竖杆、曲块、第二螺纹杆和支架组成升降机构。
优选的,所述回馈装置的正面左侧上下均固接有凸块。
优选的,所述回馈装置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调节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杰,未经李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79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