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返回胶的自动加料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627165.3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7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官炳政;孙振利;高健;李峰;李鲁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B7/60 | 分类号: | B29B7/60;B29B7/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付丽 |
| 地址: | 26604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返回 自动 加料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返回胶的自动加料装置,包括胶料称重机组、金属检测机组、胶料输送机组、胶料分配机组和备料输送机组;胶料称重机组,用于对载入胶料称重并输送至金属检测机组;金属检测机组,用于检测胶料中是否混入金属部件并将胶料输送至胶料输送机组;胶料输送机组,用于将金属检测机组输出的胶料输送至胶料分配机组;胶料分配机组用于开启对应的落料位;备料输送机组包括多条备料输送带,且备料输送带与落料位一一对应,且分别用于将其对应的落料位处落下的胶料输送至胶料生产线上的不同机台。该自动加料装置的整个返回胶的加料过程均由自动加料装置自动完成,大大提升了返回胶加料再利用过程智能化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返回胶的自动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每个轮胎企业,胶料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返回胶,为了降低成本,这些返回胶需要添加到开炼机中进行重新炼化使用。目前返回胶的回收利用主要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手动将返回胶添加到开炼机中。该种方式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人工操作,费时费力;每车次的加入量统计主要依靠人工记录并统计,记录统计过程不方便;返回胶料的质量主要依靠人工把控,很容易混入杂物,胶料的生产质量不易把控等。因此,目前的返回胶回收过程普遍存在人工参与量较大导致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返回胶加料再利用过程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返回胶的自动加料装置,以解决返回胶回收再利用过程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返回胶的自动加料装置,包括胶料称重机组、金属检测机组、胶料输送机组、胶料分配机组和备料输送机组;
所述胶料称重机组,用于对载入胶料称重并输送至所述金属检测机组;
所述金属检测机组,用于检测胶料中是否混入金属部件并将胶料输送至所述胶料输送机组;
所述胶料输送机组,用于将所述金属检测机组输出的胶料输送至胶料分配机组;
所述胶料分配机组包括多个依次衔接排布的分配输送带,每个所述分配输送带均包括卸料区段和衔接于所述卸料区段的下游的输送区段,且排布在所述胶料分配机组最尾端的输送区段的输送末端形成有供胶料落下的落料位;所述卸料区段具有输送模式和卸料模式,且能够在所述输送模式和所述卸料模式之间来回切换;当所述卸料区段处于输送模式时,所述卸料区段用于将其上游胶料输送至所述输送区段;当所述卸料区段处于卸料模式时,所述卸料区段形成有所述落料位;
所述备料输送机组包括多条备料输送带,且所述备料输送带与所述落料位一一对应,且分别用于将其对应的所述落料位处落下的胶料输送至胶料生产线上的不同机台。
优选地,胶料称重机组包括称重机构和设置在所述称重机构上的传送带,所述称重机构用于对载入所述传送带的胶料进行称重;所述传送带用于将胶料输送至所述金属检测机组。
优选地,所述传送带的两侧设置有用于防止胶料散落的挡板。
优选地,所述挡板为可自由滚动的皮带。
优选地,胶料称重机组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防护栏。
优选地,所述胶料输送机组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输送带,且所述输送带为链板带结构。
优选地,所述备料输送带的两侧设置有挡料板,且所述备料输送带上设置有吊装连接位。
优选地,所述卸料区段与其下游的输送区段的衔接方式为铰接,且所述卸料区段的自由端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自由端绕所述卸料区段的铰接轴转动以使所述卸料区段在输送模式和卸料模式间切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71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校园安全防护系统
- 下一篇: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