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投屏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625074.6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97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诗聪;李国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21/436 | 分类号: | H04N21/436;H04N21/44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常云敏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方法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投屏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投屏领域。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图像数据;获取显示参数,其中所述显示参数用于表示第二电子设备投屏显示时依据的参数;根据所述显示参数和所述第一图像数据得到投屏数据;将所述投屏数据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以触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显示参数处理所述投屏数据,显示所述投屏数据中的图像。也即,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优化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投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投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投屏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设备具备投屏功能,投屏功能已经广泛应用到用户的日常生活中。例如,用户可以将具备投屏功能的第一电子设备(如,手机)的显示界面投射到其他具备支持投屏功能的第二电子设备(如,电视)中进行显示,方便用户在不同设备上查看关于同一设备中的显示内容。
在实现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某些场景下,由于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能力不对等,如显示屏的分辨率、显存等规格可能不同,对于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在投屏时会存在功耗。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投屏方法,通过对投屏优化,减少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在投屏过程中的功耗。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投屏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图像数据;获取显示参数,其中所述显示参数用于表示第二电子设备投屏显示时依据的参数;根据所述显示参数和所述第一图像数据得到投屏数据;将所述投屏数据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以触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显示参数处理所述投屏数据,显示所述投屏数据中的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中,获取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投屏显示时依据的参数,根据该参数进行投屏优化,减少投屏过程中的功耗,提高投屏时的显示流畅度和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同屏传输的效率和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一图像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应用的图像数据,所述显示参数包括绘制参数,其中所述绘制参数用于表示所述应用的内容变化的图像帧在一个周期内的数量;则所述将所述投屏数据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以触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显示参数处理所述投屏数据,显示所述投屏数据中的图像包括:将所述投屏数据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以触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绘制参数显示所述投屏数据中的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中,在分区域投屏中,获取应用的图像帧变化情况,并将应用的图像帧变化情况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根据该应用的图像帧变化情况刷新所述第一图像数据中该应用的的图像,实现精确按应用的图像帧变化情况控制刷新应用的图像的帧率,减少第二电子设备的刷新功耗,提高投屏时的显示流畅度和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同屏传输的效率和效果。
可选地,还包括:响应用户的选择操作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M个应用中确定出N个应用,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N为小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所述显示参数包括所述N个应用中各自的绘制参数,其中所述绘制参数用于表示所述N个应用对应的内容变化的图像帧在一个周期内的数量;则所述将所述投屏数据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以触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显示参数处理所述投屏数据,显示所述投屏数据中的图像包括:将所述投屏数据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以触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N个应用的绘制参数对应显示所述投屏数据中N个应用的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中,在分区域投屏中,获取各个应用的图像帧变化情况,并将各个应用的图像帧变化情况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根据该应用的图像帧变化情况刷新所述第一图像数据中该应用的的图像,实现精确按应用的图像帧变化情况控制刷新应用的图像的帧率,减少第二电子设备的刷新功耗,提高投屏时的显示流畅度和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同屏传输的效率和效果。
可选地,所述获取显示参数包括:根据所述N个应用各自的图像数据得到对应的绘制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50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创面修复功能的可吸收海绵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语音识别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