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车辅助驾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617864.X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8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顾子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宏越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J43/13 | 分类号: | B62J43/13;B62J45/41;B62J45/422;B62J11/00;A42B3/04;G07C5/08;H04W4/40;H04W4/80;G08B21/24;G08B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宫建华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辅助 驾驶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辅助驾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驾驶系统包括:车载导航装置,所述车载导航装置与配置有蓝牙的头盔相连,车载导航装置具有测速单元以及语音交互单元,通过语音交互单元实现对行驶路线以及行驶路况的播报提醒;控制感应端,所述控制感应端具有两个握把套件,且所述握把套件分别与电动车车头两侧的握把相嵌套,所述握把套件与握把内端的固定件之间设有扭矩传感器,所述扭矩传感器对握把套件的转动力度进行监测,并将力度数据与测速单元配对。通过本发明的工作,能够对驾驶者的行车作出智能化导向,改善了佩戴头盔者的对行车状况的掌握度,为做到智能,安全性行车提供了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驾驶辅助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辅助驾驶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车是国家规定的非机动车辆,因此只能在非机动车道行驶。而在 我国大多数地区,非机动车道修建时没有考虑到以后电动车的发展,造成非 机动车道狭窄。并且一些电动车的设计也严重超重,这就造成电动车在行驶 的过程中车速过快,质量过大,冲击力大,严重威胁交通安全。
在全球关注绿色能源议题、环保相关议题下,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电动 车产业,将是未来交通运输设备发展的重点。目前法条已规定,电动自行车 上路行驶需要佩戴安全头盔,装备要齐全,检查刹车是否灵敏,但佩戴头盔 对驾驶者来说不为存在一种更大的障碍,佩戴头盔的驾驶者与外局相对隔 绝,视线范围极大缩小,对路线的选定存在干扰,同时对转向的视野存在一 定遮蔽现象,为确保佩戴头盔成为趋势,急需要对驾驶系统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电动车辅助驾驶系统,能够对驾驶者的行车作出智能化导向,改善了佩戴头盔者的对行车状况的掌握度,为做到智能,安全性行车提供了保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辅助驾驶系统,所述辅助驾驶系统包括:车载导航装置,所述车载导航装置与配置有蓝牙的头盔相连,车载导航装置具有测速单元以及语音交互单元,通过语音交互单元实现对行驶路线以及行驶路况的播报提醒;
控制感应端,所述控制感应端具有两个握把套件,且所述握把套件分别与电动车车头两侧的握把相嵌套,所述握把套件与握把内端的固定件之间设有扭矩传感器,所述扭矩传感器对握把套件的转动力度进行监测,并将转动的力度数据传送至电动车的动力控制终端,同时将力度数据与测速单元配对,通过语音交互单元播报电动车动力时速,所述握把套件外层排布有若干压力传感单元,所述压力传感单元对握把套件受到的握持力进行监测,并将握持力数据传送至电动车的动力控制终端,通过握持力的快速增大或快速减小对动力时速进行应急调节;
所述两个握把套件分别设有振动单元,所述振动单元与导航装置相连,通过所述振动单元的振动,辅助语音交互单元对驾驶员的转动方向进行提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扭矩传感器将力度数据通过4G无线发送模块发送至车载导航装置的4G无线接收模块,并通过语音交互单元对动力时速进行播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力度数据分为5-10个监测区间,在单个区间内,语音交互单元作间时性播报,在最大区间内,动力控制终端将对电动车进行间断式制动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侧握把套件的压力传感单元未感应到握持力数据,动力控制终端将时速限制在低档模式,所述低档模式在时速每小时15千米氛围以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力传感单元感应到的握持力快速增大或快速减小,所述动力控制终端将时速限制在低档模式,所述低档模式在时速每小时15千米氛围以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助驾车系统还包括:车辆振动感应器,通过对车体振动的监控,识别车体的安全系数,为车体排除零件松动隐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盔的系带与插座上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车载导航装置相连,通过语音交互单元对头盔佩戴情况进行提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宏越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大宏越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178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烯改性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食物处理与电压力锅的多功能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