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及其无纺布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601081.2 | 申请日: | 202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9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章朝军;阮炳法;邹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朝盛塑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4H1/435 | 分类号: | D04H1/435;D04H1/46;D06M11/44;D06M11/46;D06M11/74;D06M13/463;D06M13/473;D06M15/03;D06M15/263;D06M15/643;D06M16/00;D06M101/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纺布 生产工艺 及其 | ||
本申请涉及织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及其无纺布,该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聚酯纤维进行梳理、针刺后得到初加工的无纺布;将初加工的无纺布进入浸渍液中进行浸渍,得到浸渍后的无纺布;将浸渍后的无纺布进行轧干、烘干、冷却、收卷得到无纺布成品;其中聚酯纤维为75‑85份;浸渍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增强剂6‑8份;粘结剂5‑10份;分散剂2‑3份;水70‑80份;粘结剂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乳液组成;增强剂包括碳纤维、纳米二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通过上述无纺布的生产工艺生产的无纺布具有高强度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织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及其无纺布。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与传统的织造布相比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率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泛等优势。
目前无纺布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也有较多的种类。主要为水刺无纺布、防粘无纺布、针刺无纺布、缝编无纺布等;其中针刺无纺布是将短纤维经过开松、梳理、铺成纤维网,然后将纤维网通过刺针加固成布,刺针有钩刺,将纤维网反复穿刺,钩带纤维加固,形成针刺无纺布。
通过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目前市面上的针刺无纺布通常采用聚丙烯纤维作为原料,无纺布在承受较大作用力时容易损坏,导致普遍存在强度较低的缺点,无法应用于鞋材、汽车等需要较高强度的领域中。
申请内容
为了提高无纺布的强度,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及其无纺布。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聚酯纤维进行梳理、针刺后得到初加工的无纺布;
S2:将初加工的无纺布进入浸渍液中进行浸渍,得到浸渍后的无纺布;
S3:将浸渍后的无纺布进行轧干、烘干、冷却、收卷得到无纺布成品;
所述聚酯纤维为75-85份;
所述浸渍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增强剂6-8份;
粘结剂5-9份;
分散剂2-3份;
水70-80份;
所述粘结剂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乳液组成;
所述增强剂包括碳纤维、纳米二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聚酯纤维作为无纺布的主要原料进行梳理、针刺,聚酯纤维通过刺针反复穿刺和钩带,提高初步加工的无纺布的断裂强力;初步加工的无纺布通过在由增强剂、粘结剂、分散剂组成的浸渍液中进行浸渍,使得聚酯纤维之间的粘结性能更好,进而增大无纺布的断裂强力。浸渍液中的粘结剂采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乳液,通过两者的配合,提高无纺布粘结强度的同时,提高无纺布的耐候性能;增强剂采用碳纤维、纳米二氧化钛,两者均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纳米二氧化钛通过分散剂的作用分散于丙烯酸乳液中,使得无纺布的断裂强力均匀分布。综上所述,通过对聚酯纤维进行针刺等工艺,同时采用由增强剂、粘结剂、分散剂组成浸渍液,将初加工的无纺布浸渍于浸渍液中,经过烘干等步骤赋予无纺布较高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浸渍的同时对初加工的无纺布进行针刺操作,且初加工的无纺布以9-12m/min的速度匀速通过浸渍液。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在浸渍过程中加入针刺步骤,使得浸渍液充分溶进无纺布中,从而提高无纺布成品的粘结性能和断裂强力。
优选的,所述粘结剂中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与丙烯酸乳液的重量份比为1:(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选配方组成的粘结剂,具有更好的粘结性能,从而进一步提高无纺布断裂强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朝盛塑业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朝盛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10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