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喷淋吸收塔及多级喷淋吸收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87824.5 | 申请日: | 2020-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4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茆林凤;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赢特环保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14 |
| 代理公司: | 无锡万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63 | 代理人: | 岳培华 |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淋 吸收塔 多级 吸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淋吸收塔,喷淋吸收塔本体位于循环水箱上方;喷淋吸收塔本体从上到下依次为排气口、除雾室、喷淋室、填料室、孔板和进气室;进气室的底部设有开口向下的锥斗,锥斗底部的开口通过回液管与循环水箱的顶部相连。本发明提供的多级喷淋吸收装置包括串联的多级喷淋吸收塔。本发明提供的喷淋吸收方法是利用多级喷淋吸收装置进行废气吸收处理。本发明的喷淋吸收塔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对沸点较低、易挥发的一类废气进行更佳的吸收处理,较大程度抑制这类废气的挥发,提高这类废气的吸收效率,延长这类废气的饱和吸收时间,提高喷淋吸收塔对这类废气吸收处理的经济性,降低这类废气的吸收处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及环保领域,涉及一种喷淋吸收塔,具体涉及一种喷淋吸收塔及多级喷淋吸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伴随着产品的产生,一般会产生废水、废气。由于环保要求,高浓度的废气不能直接排放入大气中,必须经过处理,降低浓度到符合排放标准才可进行排放。近年来国家对环保的要求不断加大,这对废气处理装置及工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丙酮、乙醇等有机或无机废气,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它们具有易溶于水(或吸收剂)、沸点低、易挥发的共性,可用水(或吸收剂)作为吸收液进行吸收处理。常用喷淋吸收塔来处理这类废气,将废气通入塔底,在塔顶喷入吸收液(常用的吸收液为水),经填料扩大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完成对废气的吸收处理,处理后的气体由塔顶排出,进入下一级吸收处理装置继续处理,直至达到排放标准。
现有的喷淋吸收塔,塔身直接坐落在循环水箱上,水从塔顶喷入后边吸收废气边下落,最终落入循环水箱中,由水泵将循环水箱中的水抽出,循环喷入塔中,继续吸收废气,直至饱和吸收,此时循环水箱中的吸收液变成饱和溶液,再将饱和溶液排出,重新喷入新水进行废气的循环吸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塔身和循环水箱的接触面积大,循环水箱内吸收液中的废气易挥发,导致喷淋吸收塔的废气吸收效率差,不易形成饱和溶液,使得喷淋吸收塔的经济性较差,废气的吸收处理成本较高。另外,吸收处理后的气体经除雾室除雾后由排放口排出至下一级装置,除雾室中常规设置拉西环球环进行除雾,但除雾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寻求新的除雾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淋吸收塔及多级喷淋吸收装置及方法,能够对沸点较低、易挥发的一类废气进行吸收处理,抑制循环水箱内吸收液中这类废气的挥发,提高这类废气的吸收效果,延长这类废气的饱和吸收时间,提高这类废气吸收处理的经济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的喷淋吸收塔,包括循环水箱和位于循环水箱上方的喷淋吸收塔本体,其中喷淋吸收塔本体从上到下依次为排气口、除雾室、喷淋室、填料室、孔板和进气室;进气口与进气室相连通;喷淋室的顶部设有喷淋管架,喷淋管架上设有螺旋喷嘴;喷淋管架通过喷管与水泵的出口相连,水泵的进口通过水管与循环水箱底部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吸收塔本体通过支座固定;所述进气室的底部设有开口向下的锥斗,锥斗底部的开口通过回液管与循环水箱的顶部相连,气平衡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气室和循环水箱相连通;所述除雾室中散堆放置钢丝球。
所述喷淋管架为十字形,喷淋管架上设置四个螺旋喷嘴,其中一个螺旋喷嘴位于喷淋室截面的圆心处,其余三个螺旋喷嘴均匀分布在与喷淋室截面同心的同一圆周上。
所述循环水箱的底部设有底座,循环水箱上部设有进水口;所述循环水箱的底面为倾斜设计,排水口设置在循环水箱底面较低一侧的中部;或者循环水箱的底面为开口向下的锥形,排水口设置在锥形的开口处。
所述喷淋室一侧设有入料视窗,填料室底部一侧设有出料视窗。
所述填料室中放置特拉瑞拉西环填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赢特环保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未经赢特环保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78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