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玉米胚芽中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加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75870.3 | 申请日: | 2020-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6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刘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越伟 |
| 主分类号: | C12N9/02 | 分类号: | C12N9/02;C12M1/42;C12M1/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昕华汇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6 | 代理人: | 崔雅丽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胚芽 提取 超氧化物歧化酶 加工 方法 | ||
1.玉米胚芽中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玉米胚芽并粉碎生成玉米胚芽粉,将玉米胚芽粉置入无水乙醇中浸泡后沥干;
S2、将沥干后的玉米胚芽粉中加入质量百分比2-5%的活性保护剂进行破壁处理,得到胚芽原液;
S3、取玉米胚芽粉质量百分比45-65%的葡萄酸锌溶解于胚芽原液中,然后进行热变性处理得到变性浆液;
S4、在变性浆液冷却至4℃后进行8000-10000r/min的离心分离处理,取上清液分布于散点嵌网装置内,投入体积占比40-60%的内感知球(4)后进行冰冻处理,得到多个细化的冰柱;
S5、向散点嵌网装置内输送清水,用量为变性浆液质量的10-15%,对冰柱进行全面的淋洗,然后待全部溶解后对散点嵌网装置上的残留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淋洗回收,得到浓缩液;
S6、将浓缩液加入乙醇和氯仿的混合液中,混匀离心后再加入丙酮,分离得到沉淀物后,冷冻干燥后获得超氧化物歧化酶干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胚芽中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活性保护剂为海藻糖、甘露醇、乳糖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胚芽中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热变性温度为60℃,持续时间为10-2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胚芽中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散点嵌网装置包括冷却台(1)以及多个嵌网洗脱柱(2),所述冷却台(1)上端开设有多个与嵌网洗脱柱(2)相匹配的成柱槽(3),且嵌网洗脱柱(2)插设于成柱槽(3)内,所述嵌网洗脱柱(2)包括弹力水球(21)、连接于弹力水球(21)下端的导水管(22)以及连接于导水管(22)外侧壁上的多个分散嵌网(23),且分散嵌网(23)的直径与成柱槽(3)的孔径保持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玉米胚芽中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嵌网(23)包括呈网形分布的导水纤维束(231)、包裹于导水纤维束(231)节点处的磁性节点(232)以及包覆于导水纤维束(231)外端的聚拢层(23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玉米胚芽中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纤维束(231)采用导水材料制成,所述聚拢层(233)采用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胚芽中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内感知球(4)包括储冷球(41)、包覆于储冷球(41)外端的自裂膜(42)以及多个镶嵌连接于储冷球(41)表面的感知棒(43),所述自裂膜(42)采用低温脆性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玉米胚芽中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棒(43)包括选择性透水膜套(431)、连接于选择性透水膜套(431)外端的破冰针(432)以及填充于选择性透水膜套(431)内部的吸液内芯(433),所述选择性透水膜套(431)靠近破冰针(432)一端内侧镶嵌连接有磁吸头(434),所述磁吸头(434)远离吸液内芯(433)一端包覆有一对对称覆盖的隔磁半膜(435),所述选择性透水膜套(431)远离磁吸头(434)一端与隔磁半膜(435)之间连接有水缩线(43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玉米胚芽中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内芯(433)采用遇水膨胀材料制成,所述水缩线(436)采用遇水收缩的龙舌兰纤维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胚芽中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水乙醇和氯仿的混合液占浓缩液体积的30-50%,且乙醇和丙酮质量比为5:3,所述丙酮占浓缩液体积50-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越伟,未经刘越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587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