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斜顶脱模机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68913.5 | 申请日: | 2020-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2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颖;李大成;陈文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45/4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朱阳波 |
| 地址: | 52813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模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顶脱模机构,其中,包括顶针板,设于顶针板上的斜顶座,倾斜穿设于斜顶座的导杆,下端与斜顶座活动连接的斜顶杆以及设于斜顶杆上端的斜顶块;所述导杆与所述斜顶杆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斜顶座上设有倾斜导滑槽,所述斜顶杆的下端连接有与所述倾斜导滑槽配合的滑块;所述导杆朝倾斜导滑槽所在一侧倾斜。通过使用该斜顶脱模机构,不会出现因斜顶爬坡或下坡角度大而导致斜顶自锁的情况发生,能够避免斜顶顶出时,斜顶杆发生弯曲变形的情况,提高了斜顶脱模机构的结构稳定性,解决产品内部倒扣倾斜向下或倾斜向上角度过大的问题,并且倾斜导滑槽的倾斜角度可以设计的更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射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斜顶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当制品内部有倒扣结构,为了保证制品能够顺利脱模,通常需要在模具上设计斜顶脱模机构,一般的斜顶(斜顶脱模机构)的脱模靠安装在顶针板上的斜顶座实现,然而有些制品的倒扣还存在向上或向下斜度,或者倒扣脱模方向有筋位或其它结构干涉,这时斜顶需要做爬坡或下坡运动,完成倒扣部位顺利脱模。现有技术中,针对大角度的内倒扣结构,其斜顶设计通常采用平行的斜顶杆加导向杆的方式,如果制品上的倒扣爬坡或下坡角度较大,或斜顶杆本身倾斜角度较大时,会无法克服斜顶爬坡或下坡角度大而导致的自锁,并容易导致斜顶顶出时斜顶杆弯曲变形,从而使斜顶脱模机构的结构稳定性变差。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顶脱模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斜顶脱模机构在脱模时,因斜顶爬坡或下坡角度大而导致的斜顶机构出现自锁,斜顶杆容易弯曲变形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斜顶脱模机构,其中,包括顶针板,设于顶针板上的斜顶座,倾斜穿设于斜顶座的导杆,下端与斜顶座活动连接的斜顶杆以及设于斜顶杆上端的斜顶块;所述导杆与所述斜顶杆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斜顶座上设有倾斜导滑槽,所述斜顶杆的下端连接有与所述倾斜导滑槽配合的滑块;所述导杆朝倾斜导滑槽所在一侧倾斜。
所述的斜顶脱模机构中,所述倾斜导滑槽位于斜顶座外侧的一端设有限位挡块。
进一步地,所述的斜顶脱模机构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导杆下端的第一固定座;导杆的上端连接有动模,且动模内设有用于固定导杆上端的第二固定座。
所述的斜顶脱模机构中,所述动模设有适于所述斜顶杆穿入的孔道,所述孔道内固设有第一导套,且第一导套套于斜顶杆上。
所述的斜顶脱模机构中,所述顶针板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斜顶座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底部设有适于所述导杆穿过的第一通孔。
所述的斜顶脱模机构中,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用于卡紧所述斜顶座的卡条。
所述的斜顶脱模机构中,所述斜顶座内设有适于所述导杆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固设有第二导套,且第二导套套于导杆上。
所述的斜顶脱模机构中,所述斜顶座上设有斜面,所述斜面设有相互平行的两块斜板,所述斜板形成所述倾斜导滑槽。
所述的斜顶脱模机构中,所述斜板和所述斜面之间形成有导向槽,所述滑块两侧固设有与导向槽配合的导向块。
所述的斜顶脱模机构中,所述斜面上设有避空孔。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89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山机械用螺旋洗砂机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供料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