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的自动化制锁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556339.1 | 申请日: | 2020-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90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 发明(设计)人: | 郑期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浦江三菱制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28/14 | 分类号: | B21D28/14;B21D43/16;B21D45/04;B21D43/00;B21C51/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杜放 |
| 地址: | 322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自动化 设备 | ||
1.一种高效的自动化制锁设备,包括壳体(1)、设于所述壳体下方的支脚(11)、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自配对制锁设备(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配对制锁设备包括开设于所述壳体上方的第一滑槽(21)、可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来回移动的供料块(22)、开设于所述供料块上的第一容纳腔(23)、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容纳块(24)、开设于所述容纳块上的多个下料管道(25)、开设于所述壳体上方的第一凹槽(26)、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取料结构(3)、设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取料结构相配合的冲压结构(4);
所述取料结构(3)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盒体(31)、开设于所述盒体上的多个通孔(32)、可旋转设置于所述通孔内的分配块(33)、开设于所述分配块上的下料孔(34)、设于所述分配块上的第一凸齿(35)、与所述第一凸齿相配合的第一齿轮(36)、设于所述第一齿轮下方的电机杆(37)、用于驱动所述电机杆转动的第一电机(38)、设于所述下料孔侧壁上的传感器(39)、通过传感器控制来回移动的隔料板(310)、用于联动相邻两个分配块的第一传动结构(5)、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下方的调整结构(6)、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安装结构(7);
所述第一传动结构(5)包括套设于所述分配块上的第一转块(51)、开设于所述第一转块上的多个第二凹槽(52)、开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第一弧形槽(53)、套设于相邻一块所述分配块上的第二转块(54)、开设于所述第二转块上的第二弧形槽(55)、设于所述第二弧形槽内的凸柱(56)、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转块和所述第二转块之间的高度的垫块(57);
所述调整结构(6)包括开设于所述分配块下方的调整腔(61)、设于所述调整腔下方的第一下料通道(62)、设于所述调整腔侧壁上的隔板(63)、开设于所述第一下料通道侧壁上的第一腔体(64)、可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来回移动的挡板(65)、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用于复位所述挡板的第一弹性件(66)、开设于所述挡板上的下料通孔(67)、开设于所述挡板上的第一通槽(68)、套设于所述电机杆上的凸轮(69)、设于所述调整腔内的换向结构(8);
所述安装结构(7)包括开设于所述壳体下方的第二腔体(71)、设于所述第二腔体顶部的第一气缸(72)、设于所述第一气缸下方的第一块体(73)、开设于所述第一块体上的第二下料通道(74)、设于所述第一块体下方的导料管(75)、用于连通所述第一下料通道和所述第二下料通道的软质管(76)、设于所述第二下料通道侧壁上的第三腔体(77)、可在所述第三腔体内来回移动的插针(78)、设于第三腔体内用于复位所述插针的第三弹性件(79)、两端分别与所述插针和所述第二腔体顶壁相连的绳体(710)、设于所述第一下料通道侧壁上的第三气流道(7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自动化制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结构(8)包括设于所述调整腔侧壁上的台阶(81)、设于所述台阶上的倒角(82)、设于所述隔板上的限位块(83)、开设于所述调整腔侧壁上的气腔(84)、用于连通所述气腔与所述调整腔的第二通槽(85)、设于所述第二通槽内的第一中心杆(86)、套设于所述第一中心杆上的推板(87)、设于所述气腔内用于复位所述推板的第二弹性件(88)、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总气道(89)、用于连通所述总气道和所述气腔的第一气流道(810)、设于所述壳体上方的气泵(811)、用于连通所述总气道和所述气泵的第二气流道(8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自动化制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结构(4)包括开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四腔体(41)、设于所述第四腔体上方的第二气缸(42)、设于所述第四腔体内的支架(43)、开设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二滑槽(44)、设于所述支架之间的上下移动的第二块体(45)、固连于所述第二块体两侧可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来回移动的延伸块(46)、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用于复位所述延伸块的第四弹性件(47)、设于所述第二块体上的第二中心杆(48)、套设于所述第二中心杆上的转环(49)、设于转环上的第一凹口(410)、设于所述转环上的切刀(411)、设于所述气缸下方的卡接块(412)、设于所述第二块体下方的传送履带(413)、设于所述传送履带上的夹具(414)、设于所述第二块体上的摩擦块(415)、用于驱动所述转环进行转动的驱动结构(9)、设于相邻两块转环之间的第二传动结构(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浦江三菱制锁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浦江三菱制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633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燃透气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异形件六自由度智能组装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