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沉降式人工鱼礁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550419.6 | 申请日: | 2020-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54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刘莉莉;唐伟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K61/78 | 分类号: | A01K61/78;A01K61/70;A01G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 | 叶帅东 |
| 地址: | 316002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沉降 人工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沉降式人工鱼礁结构。所述沉降式人工鱼礁结构包括水泥鱼礁基板和阻尼件,水泥鱼礁基板架设在支撑组件上,且水泥鱼礁基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垂直设置的安装柱,安装柱上安装有上下分布的第一庇鱼件和第二庇鱼件,且第一庇鱼件和第二庇鱼件规格相同,用于降低水泥鱼礁基板重心摆动的阻尼件安装在第二庇鱼件上。本发明提供的沉降式人工鱼礁结构使得水流可以顺利流动,不会造海底局部水域出现阻流问题,而庇鱼件中的水泥块由于开设有纵横交错的通孔和通腔,使得整个水流的流动性极佳,同时还保证了鱼礁结构的遮蔽性,对幼鱼的聚集效果来说也极为好,造就成鱼生息场、鱼产卵场和幼鱼保护育成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沉降式人工鱼礁结构。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已经广泛的开展人工鱼礁建设,进行近海海洋生物栖息地和渔场的修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在使用的很多人工鱼礁功能单一,人工鱼礁在海中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堵塞的现象,不利于鱼群的聚集生活。
目前就人工鱼礁而言,因功能不同,形状各异,用法不一。混凝土构架部分具有供成鱼栖息的空间,人工鱼礁顶部圆柱形框架中杂乱无章地放满空心正方体,达到部分具有供幼鱼、稚鱼、仔鱼和饵料生物栖息的空间,鱼礁底座圆形凹槽内铺上一层直径大约十厘米的石块,形成人工海参礁、海胆礁等,但是人工鱼礁混凝土构架部在下沉时对海底区域容易造成大范围的冲撞,导致海底基面受损,而这种结构的人工鱼礁功能单一,在海床上水流较大时有时容易导致人工鱼礁出现一定的摆动幅度,使其稳定性减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新的沉降式人工鱼礁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沉降式人工鱼礁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沉降式人工鱼礁结构包括:水泥鱼礁基板和阻尼件,所述水泥鱼礁基板架设在支撑组件上,且水泥鱼礁基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垂直设置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安装有上下分布的第一庇鱼件和第二庇鱼件,且第一庇鱼件和第二庇鱼件规格相同,用于降低水泥鱼礁基板重心摆动的所述阻尼件安装在第二庇鱼件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庇鱼件包括水泥块、上通腔、侧通孔、侧腰型孔、海藻培养槽和水压板,所述水泥块的两侧固定嵌合在水泥鱼礁基板两侧的安装柱上,且水泥块的上表面开设有贯穿水泥块的上通腔,所述水泥块的外侧壁分别开设有对称分布的侧通孔和侧腰型孔,且开设有侧通孔的水泥块外侧上开设有海藻培养槽,所述海藻培养槽上嵌合有水压板。
优选的,所述阻尼件包括水泥环、安装架、环形凹槽、滑动套、连接绳和配重块,所述水泥环上安装有安装架,且安装架固定安装在第二庇鱼件中水泥块的下表面,所述水泥环上开设有四个环形分布的环形凹槽,且每一个环形凹槽上均套设有滑动套,每一个所述滑动套上均固定嵌合有连接绳,且四根连接绳的另一端分别与配重块四面固定嵌合的连接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鱼礁基架、汽车轮胎和加固件,所述鱼礁基架上安装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汽车轮胎,且鱼礁基架的两侧均安装有加固件。
优选的,所述鱼礁基架包括固定钢板和曲型杆,两块规格相同的所述固定钢板之间固定架设有若干根等距分布的曲型杆,且曲型杆的两端向下曲卷并构成半圆状,每一根所述曲型杆的下杆壁上均固定嵌合有汽车轮胎,且汽车轮胎的下胎面低于曲型杆下曲卷面5-10cm。
优选的,所述加固件包括水泥管、弧形片和附着槽,所述水泥管的内管上壁固定嵌合有若干片等距分布的弧形片,且水泥管的外管壁开设有若干条轴向分布的附着槽。
优选的,所述水泥鱼礁基板和第二庇鱼件之间的间隙中安装有两组对称分布的换水组件,且换水组件包括安装管、连接杆和吸收件,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管,且两根安装管固定架设在水泥鱼礁基板和第二庇鱼件中水泥块之间,所述连接杆上安装有若干组规格相同的吸收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04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