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延缓热失控的集成式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38574.6 | 申请日: | 2020-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2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乔延涛;卢军;陈雷;宋博涵;孙焕丽;刘鹏;孙士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7;H01M10/615;H01M10/6568;H01M10/658;A62C3/07;A62C3/16;B60L58/26;B60L58/27;B60L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缓 失控 集成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延缓能量单体的热失控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延缓热失控的集成式结构,包括液冷板、若干个能量单体及防护板,液冷板内限定出液冷腔,液冷腔内设有含有灭火剂的冷却液,液冷板的中部形成放置槽,若干个能量单体间隔且并排粘接在放置槽内,相邻两个能量单体面对面设置,每个能量单体上均设有防爆阀,防爆阀正对液冷板设置,能量单体发生热失控时防爆阀能够冲破液冷板以使冷却液流出,防护板设置在能量单体的顶端且防护板上设有若干个格栅,相邻两个格栅形成隔槽,每个能量单体的一端能够伸入一个隔槽内。本发明公开的延缓热失控的集成式结构能够有效延缓其他能量单体发生热失控,提高了延缓热失控的集成式结构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延缓能量单体的热失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延缓热失控的集成式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以能量效率高、零排放、无污染、比能量高、噪音低、可靠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动力电池系统作为新能源电池车的主要储能部件,主要保证整车低速行驶、制动能量回收、混合动力发动机系统能量调节等功能。动力电池系统包括含有若干个能量单体的电池总成,现有的电池总成在某一个能量单体发生热失控时无法延缓其他能量单体发生热失控,安全性能差。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延缓热失控的集成式结构,能够有效延缓其他能量单体发生热失控,提高了延缓热失控的集成式结构的安全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延缓热失控的集成式结构,包括: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内限定出液冷腔,所述液冷腔内设有含有灭火剂的冷却液,所述液冷板的中部形成放置槽;若干个能量单体,若干个所述能量单体间隔且并排粘接在所述放置槽内,相邻两个所述能量单体面对面设置,每个所述能量单体上均设有防爆阀,所述防爆阀正对所述液冷板设置,所述能量单体发生热失控时所述防爆阀能够冲破所述液冷板以使所述冷却液流出;防护板,设置在所述能量单体的顶端且所述防护板上设有若干个格栅,相邻两个所述格栅形成隔槽,每个所述能量单体的一端能够伸入一个所述隔槽内。
作为一种延缓热失控的集成式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延缓热失控的集成式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液冷板上的箱体,所述液冷板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上设有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出液通道均与所述液冷腔连通。
作为一种延缓热失控的集成式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箱体的底部敞开设置且所述箱体的下端低于所述液冷板的底面。
作为一种延缓热失控的集成式结构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能量单体上均设有两个所述防爆阀,两个所述防爆阀分别位于所述能量单体的相对设置的两端。
作为一种延缓热失控的集成式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能量单体与所述放置槽的槽底通过导热胶粘接,所述能量单体的侧面上涂覆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夹设于所述能量单体与所述放置槽的侧壁之间。
作为一种延缓热失控的集成式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液冷板背离所述能量单体的底面上设有凸起,所述液冷板的内部正对所述凸起的区域形成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液冷腔连通。
作为一种延缓热失控的集成式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冷却液的比热容大于或者等于3000J/(kg·K)。
作为一种延缓热失控的集成式结构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能量单体均粘接在一个所述隔槽内,所述防护板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防护板分别位于所述能量单体长度方向的两端。
作为一种延缓热失控的集成式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防护板背离所述能量单体的一侧设有绝缘防护层。
作为一种延缓热失控的集成式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绝缘防护层包括云母层、三聚氰胺层、聚氨酯层及氮化硼层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85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