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生物肥料生产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08280.9 | 申请日: | 2020-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4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金福艳;李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盛德源微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D17/06 | 分类号: | F25D17/06;F25D31/00;F26B11/04;F26B21/00;F26B25/00;F26B25/04;F26B25/12;F26B25/16;F28C3/18;F28F5/02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汪海 |
| 地址: | 118300 辽宁省丹***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 肥料 生产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肥料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微生物肥料生产系统,其中原料配料系统设有出料传输带与造粒机相连,造粒机、烘干装置以及冷却系统中的第一冷却筒体通过不同传输带依次相连,烘干装置输出端一侧与储灰间连通,另一侧设有第一引风料斗,且储灰间上侧通过第一循环管路与第一引风料斗相连,第一回收传输带输入端设于第一引风料斗下方、输出端设于所述出料传输带上方,第一冷却筒体输入端一侧与储灰间连通,另一侧设有第二引风料斗,且储灰间上侧通过第二循环管路与第二引风料斗相连,第二回收传输带输入端设于第二引风料斗下方、输出端设于原料配料系统中。本发明能够实现自动配料及肥料漂浮物回收利用,保证充分除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肥料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微生物肥料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微生物肥料主要是利用某些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使作物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微生物肥料除了包含大量有益微生物之外,还含有很多其他元素,一般微生物肥料包括无机物、磷、钾、有机质、中量元素、微生物菌、微量元素等多种组分,微生物肥料生产时首先将上述组分物料按照特定比例配制成原料,然后将原料搅拌充分混合后,再经过造粒、烘干、冷却等程序形成颗粒肥料,但现有技术中,微生物肥料原料的配制主要是依靠人工完成,工人劳动强度大且生产效率低。
其次在微生物肥料生产过程中,原料经过搅拌、造粒后形成的半成品需要进入烘干机进行烘干,然后再进行冷却,在上述过程中会产生粉尘漂浮物,现有技术中所述粉尘漂浮物通常是直接经过除尘设备处理后排出,而实际生产中发现这些粉尘漂浮物包含大量的有机肥等漂浮物,而且这些有机肥漂浮物相比于其他粉尘而言,粒度更小且质量更轻,存在将其回收再利用的可能。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冷却设备主要采用水冷和风冷结合方式,其设计结构都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并且难以满足大批量连续生产要求。
再者对于微生物肥料而言,由于其半成品湿度较大,非常容易粘附在烘干机筒内壁上,造成物料堵塞等问题,因此需要为烘干筒体配备振动装置,以使物料受振动脱离筒壁,目前常见的振动结构方式是在烘干筒体外壁等间距设有振动杆,烘干筒体转动时利用振动杆头端球部与筒体壁敲击实现物料振动脱离,但实际生产中发现,由于烘干筒体积较大,长度较长,而振动杆头端只能实现周围有限区域的振动脱料,脱料效果有待提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很多其他形式的振动装置结构,如上述授权公告号为CN211012214U的专利中,其在筒体外部设置多个振动电机实现振动脱料,但这种方式成本较高,又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524740U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烘干机振料装置,其在烘干机筒壁上设置若干空心弯管罩,所述空心弯管罩内设置振动球用于将粘附在外筒内壁上的半成品物料振动脱离,但这种方式和振动杆一样,只能影响周围有限局域内的物料振动脱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肥料生产系统,能够实现自动配料,并且能够将颗粒较小质量较轻的肥料漂浮物回收利用,在降低粉尘排放量同时也提高了物料的利用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微生物肥料生产系统,包括原料配料系统、造粒机、烘干装置、冷却系统、储灰间、第一回收传输带和第二回收传输带,其中原料配料系统设有出料传输带与造粒机相连,造粒机通过一个造粒输出传输带与烘干装置输入端相连,冷却系统包括依次衔接的第一冷却筒体、中间传输带和第二冷却筒体,且烘干装置输出端通过一个烘干输出传输带与所述第一冷却筒体输入端相连,所述烘干装置输出端一侧通过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储灰间连接,另一侧设有第一引风料斗,且所述储灰间上侧通过第一循环管路与所述第一引风料斗相连,第一回收传输带输入端设于第一引风料斗输出口下方、输出端设于所述出料传输带上方,所述第一冷却筒体输入端一侧通过第二连接管路与所述储灰间连接,另一侧设有第二引风料斗,且所述储灰间上侧通过第二循环管路与所述第二引风料斗相连,第二回收传输带输入端设于第二引风料斗输出口下方、输出端设于原料配料系统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盛德源微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辽宁盛德源微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82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餐饮油烟标准发生装置
- 下一篇:一种橡胶止水带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