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速生茶叶种植与管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07099.6 | 申请日: | 2020-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3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 发明(设计)人: | 汤守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旭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高涛 |
| 地址: | 4423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速生 茶叶 种植 管理 方法 | ||
1.一种速生茶叶种植与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装置,所述种植装置由铝板(1)、钻孔机构以及调节机构组成,所述速生茶叶种植与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除去种植地面上的杂草,将种植装置放置在地面上;
S2:通过钻孔机构与调节机构的配合,在地面上进行钻孔操作,且保持钻孔深度在10-20cm之间,完成钻孔后将种植装置从地面上移开;
S3:选取耐寒、抗虫害以及平均高度在30-40厘米的粗壮、根系好的实生茶苗,将其依次放入钻好的坑洞中;
S4:选取钻孔周围的土壤填入钻孔中,对茶苗根部进行覆盖,且在覆盖深度达到5-7cm时,在坑洞中均匀的撒上一层厚度在0.1-0.2cm的草木灰;
S5:草木灰撒盖完成后,继续对钻孔进行填土操作,当钻孔中填入的土壤与地面齐平时,向钻孔中浇入50ml的冷却水,并继续对钻孔进行覆盖,使得其上堆积的土壤厚度高于地面2-5cm,重复上述S1-S5操作,完成所有茶苗的种植操作;
S6:茶苗种植一个月后,观察所有茶苗的状态,移除已经枯死或叶子全部枯黄的茶苗,并在其坑洞处种上新的茶苗;
S7:完成S6操作后,在未进行移出并新种植的茶苗坑洞5-10cm处挖设施肥沟,施肥沟深度保持在15-30cm,直径在10-20cm,施肥沟挖设完成后,向其中添加50-500g的肥料,随后将施肥沟进行填埋;
S8:施肥完成后,在茶苗根系周围进行浇水,保持其周围土壤湿润即可;
S9:茶苗种植以及施肥完成后,每隔2-7天对整体茶苗进行观察,若发现其上出现虫害,则因使用杀虫剂对其进行喷洒除虫;
S10:继续每隔2-7天对茶苗进行观察,若仍有部分虫害,则因继续进行除虫操作,但除虫操作因在采茶7-10天前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生茶叶种植与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机构由多个滑孔(2)、多个钻杆(3)、多个安装槽(5)以及多个滚珠螺母(4)组成,多个所述滑孔(2)均匀开设在铝板(1)上,且每两个相邻滑孔(2)的间距均大于等于40cm,多个所述钻杆(3)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滑孔(2)上,多个所述安装槽(5)分别开设在对应滑孔(2)的侧壁上,多个所述滚珠螺母(4)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的安装槽(5)上,且每个滚珠螺母(4)分别与对应的钻杆(3)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速生茶叶种植与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由连接槽(6)、拉动齿条(8)、固定板(9)、拉环(11)以及多个齿圈(7)组成,多个所述齿圈(7)分别固定套设在对应的滚珠螺母(4)上,所述连接槽(6)开设在铝板(1)的侧壁上,且连接槽(6)与多个滑孔(2)均互通,所述拉动齿条(8)滑动连接在连接槽(6)上,且拉动齿条(8)与多个齿圈(7)同时啮合,所述固定板(9)固定安装在拉动齿条(8)延伸至铝板(1)外的一端上,所述拉环(11)固定安装在固定板(9)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速生茶叶种植与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3)下端为锥形设置,所述固定板(9)与铝板(1)之间安装有拉簧(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生茶叶种植与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冷却水可采用雨水、井水以及河水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生茶叶种植与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7中肥料可采用有机肥或复合肥,且有机肥与复合肥的使用比例为10:1,所述有机肥可采用鸡粪、猪粪以及兔粪等农家肥,所述复合肥可采用氮肥、钾肥或磷肥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生茶叶种植与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7中挖设施肥沟可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生茶叶种植与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9中的杀虫剂可采用菊酯类药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旭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旭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709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