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架、车厢及轨道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02298.8 | 申请日: | 2020-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8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衔;李家德;梁清帅;陶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C17/00 | 分类号: | B61C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新知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7 | 代理人: | 马军芳;张艳 |
| 地址: | 650217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车厢 轨道 车辆 | ||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支架、车厢及轨道车辆,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用于连接待检修零部件,支架本体固定在中顶板上,其中,支架本体的第一端与中顶板可转动连接,支架本体除第一端外的至少一端与中顶板可拆卸连接;支架本体与中顶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支架本体与中顶板处于第一状态时,支架本体固定连接在中顶板上;支架本体与中顶板处于第二状态时,支架本体的第一端与中顶板铰接且支架本体可朝向车体内部转动。本申请实施例无需在车体侧墙上设置专门的检修口即可实现对待检修零部件的检修作业,从而有利于提高车厢外观的美观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零部件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支架、车厢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轨道车辆以其舒适性、安全性、可靠性等特点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轨道车辆的车厢是由车体和安装在车体内的多个零部件组成的,车厢设计完成后各零部件在车体内的安装位置是固定的,工作人员只需在固定的位置对特定的零件进行安装和检修工作。
在相关技术的方案中,车厢内的部分电气零部件被安装在车厢的中顶板和车体的顶板之间的间隙内。例如,车厢内的辅助发电机通常设置在靠近车体的一侧,其一面朝向车体内部,另一面紧靠车体侧墙,而辅助发电机在这两侧均设置有检修门,因此为了检修辅助发电机朝向侧墙的一侧,需要在车体侧墙上设计专门的检修口,由此会带来额外的工作量,并且影响车厢整体外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支架、车厢及轨道车辆,主要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需要在车体侧墙上设置检修口,影响车厢整体外观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架,设置在中顶板和车体的顶板之间,包括:
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用于连接待检修零部件,所述支架本体固定在所述中顶板上,其中,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顶板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架本体除所述第一端外的至少一端与所述中顶板可拆卸连接;
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中顶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中顶板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支架本体固定连接在所述中顶板上;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中顶板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顶板铰接且所述支架本体可朝向所述车体内部转动。
如上所述的支架,可选地,所述支架本体包括上框总成、下框总成以及连接上框总成和下框总成的多个连接杆,所述上框总成用于连接所述待检修零部件,所述下框总成固定在所述中顶板上。
如上所述的支架,可选地,所述上框总成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上连杆以及至少一个连接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上连杆的上加强杆,所述上连杆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待检修零部件的固定孔。
如上所述的支架,可选地,所述上框总成上均匀设置有四个所述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为螺纹孔。
如上所述的支架,可选地,所述下框总成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下连杆以及至少一个连接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下连杆的下加强杆,相邻的两个下连杆之间设有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中顶板可转动连接,其余所述连接板利用紧固件与所述中顶板可拆卸。
如上所述的支架,可选地,位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中顶板铰接连接或通过螺栓连接。
如上所述的支架,可选地,所述中顶板上设有多个安装座,多个所述安装座与多个所述连接板一一对应,位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安装座通过螺栓连接,其余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安装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或螺钉。
如上所述的支架,可选地,所述连接杆与所述上框总成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连接杆与所述下框总成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
如上所述的支架,可选地,所述下框总成上还设有多个万向轮组件,所述万向轮组件可抵接在所述中顶板上以带动所述支架本体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22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