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态数据下装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88100.5 | 申请日: | 2020-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6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陈爱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8/65 | 分类号: | G06F8/65;G06F8/658;G06F8/41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纪志超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态 数据 下装 方法 装置 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组态数据下装方法,包括预先将内存空间划分为预留空间和非预留空间;当目标文件中文件变更包括可增量数据的变更,则将发生变更的可增量数据配置预留空间的空间地址,并将发生变更的可增量数据下装更新至预留空间;当目标文件中文件变更包括不可增量数据的变更,则通过链接器为不可增量数据统一分配非预留空间的空间地址,并将目标文件中的不可增量数据覆盖刷新下装至非预留空间。本申请中按照目标文件中发生变更的文件的数据独立进行下装,缩短了数据下装所耗费的时长,提高系统的运行性能。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组态数据下装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控制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组态数据下装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代工业规模化运行过程中,离不开现场控制。DCS是一个多级计算机系统,能够满足大型工业生产和日益复杂的过程控制要求,从综合自动化的角度出发,按功能分散、管理集中的原则构思,采用了多层分级、合作自治的结构形式。
在工业分布式控制系统中,组态控制器是核心功能件,承担PC端组态业务逻辑和数据的执行。因此,在组态控制器执行组态业务逻辑和数据前,需要将组态业务逻辑和数据从PC端下装到组态控制器对应的内存储器中。
组态控制器在实现组态业务逻辑和数据时,程序员可以在PC端借助现代编译方法或工具进行组态逻辑指令编译和数据重组,从而生成新的可供控制器平台直接调用运行的二进制指令和数据。每次在PC端实现组态逻辑指令进行编译和数据重组之后,都需要将内存储器中的组态业务逻辑和数据进行下装刷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组态数据下装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缩短组态数据下装耗费时长,提高分布式控制系统工作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组态数据下装方法,包括:
预先将内存空间划分为预留空间和非预留空间;
获取由源文件编译形成的目标文件;
当所述目标文件中文件变更包括可增量数据的变更,则为所述目标文件中发生变更的所述可增量数据配置所述预留空间中的空间地址,并将发生变更的所述可增量数据下装更新至所述预留空间;
当所述目标文件中文件变更包括不可增量数据的变更,则通过链接器为所述目标文件中所有不可增量数据统一分配所述非预留空间的空间地址,并将所述目标文件中的不可增量数据覆盖刷新下装至所述非预留空间。
可选地,为所述目标文件中发生变更的所述可增量数据配置所述预留空间中的空间地址,包括:
当所述目标文件中所述可增量数据的变更包括新增数据,则为新增加的新增数据配置所述预留空间中剩余空间地址;
当所述目标文件中所述可增量数据的变更包括更改原数据,则为更改数据分配所述预留空间中所述更改数据对应的原数据的空间地址;
当所述目标文件中所述可增量数据的变更包括删除原数据,则记录待清空原数据的空间地址。
可选地,还包括:
将所述预留空间按照预定空间大小划分多个存储块,且当所述存储块处于清空状态时,可产生清空标识;
相应地,为新增加的新增数据配置所述预留空间中剩余空间地址,包括:
查找所述预留空间中存在清空标识的存储块,并将所述存储块的空间地址配置给所述新增数据。
可选地,将所述预留空间按照预定空间大小划分多个存储块之后,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81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梗分选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计算机主板安装基座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