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烟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74055.8 | 申请日: | 2020-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1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 发明(设计)人: | 温育青;温志勇;袁华军;赵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火智造(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4F40/51 | 分类号: | A24F40/51;A24F40/70;A24F40/46;A24F40/42;A24F40/40;A24F40/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和立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6 | 代理人: | 杨磊 |
| 地址: | 518105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海山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烟具 | ||
1.一种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具内的加热不燃烧烟支包括封端纸,
所述封端纸,包括易被加热针戳破的封口圆纸片;所述封口圆纸片上设有若干微孔,若干微孔呈整齐排列或者为随机排列;所述微孔呈圆形形状,所述微孔的直径小于加热不燃烧烟支的发烟颗粒的直径,所述微孔的直径为20nm-50nm;所述微孔的密度为200-300个/cm2;
所述烟具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隔板,通过隔板分割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隔板上设置通孔;
烟支容器,包括:外容器,和滑动设置在所述外容器内的内容器,所述加热不燃烧烟支插入在所述内容器内;
加热装置、电池,均设置在所述下腔室内,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针,所述加热通过所述通孔插入所述内容器内,所述下腔室内设置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控制装置;
推出及夹紧装置,设置在所述上腔室内,用于将内容器在外容器内推入或推出,以及用于夹紧或松开所述加热不燃烧烟支;
所述外壳上端设置有烟嘴,所述烟嘴内通道与所述烟支容器的出烟口连通;
所述烟具还包括:
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烟嘴内,用于检测其所在处的实际烟气流量;
第二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二气压传感器设置在烟嘴出口处,用于检测所述烟嘴出口气压值;
第一气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烟支容器内部靠近加热不燃烧烟支的出烟处,用于检测其所在处气压值;
报警器,所述报警器设置在所述外壳外部;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外壳外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二气压传感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二气压传感器控制所述报警器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所述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二气压传感器的检测值,通过公式(1)计算所述烟支容器内烟气在检测周期t1内的等效排出量:
其中,θ1为所述烟支容器内烟气在检测周期t1内的等效排出量,S1为加热不燃烧烟支的封端纸的表面积,为所述加热不燃烧烟支的封端纸的孔隙率,P1为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的平均检测值,P2为所述第二气压传感器的平均检测值,Q1为所述流量传感器的平均检测值,t1为所述检测周期,V1为所述烟支内容器体积与加热不燃烧烟支体积的差值,L为烟嘴出口与所述烟支容器的出烟口的距离,L1为所述加热不燃烧烟支的所有出烟孔到所述烟支容器的出烟口的平均距离;
步骤2:基于步骤1,通过公式(2)计算烟具的实际出烟效率:
其中,η1为所述烟具的实际出烟效率,Q2为预设出烟流量,μ1为烟气的动力粘度,ln为以常数e为底数的对数,为烟具的使用系数;
步骤3: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烟具的实际出烟效率与烟具的预设出烟效率进行比较,当所述烟具的实际出烟效率小于烟具的预设出烟效率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圆纸片的直径为0.3cm-1.2cm;
加热不燃烧烟支的封端纸所述封口圆纸片的透气度为1000-20000CU。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圆纸片包括第一层;所述第一层为水松纸层;所述水松纸层的厚度为0.01mm-2.0mm;加热不燃烧烟支的封端纸所述水松纸层的抗张强度为1.3-1.8/g.cm-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烟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圆纸片还包括第二层;所述第二层位于贴合于水松纸层的内侧,所述第二层为高透气度成型纸层,所述高透气度成型纸层的厚度为0.01mm-1.0mm;
加热不燃烧烟支的封端纸所述高透气度成型纸层由阔叶木亚硫酸盐浆、阔叶木硫酸盐浆、针叶木亚硫酸盐浆以及针叶木硫酸盐浆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混合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火智造(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新火智造(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405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